刘询坐在座位上,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同霍光坐在了一起。看着眼前英俊的老帅哥,谁能想象到做事会如此的狠辣。“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霍光的确有失臣道。当你势不如人时,这些旁枝细节就无足轻重了,你就要一直忍耐,等待,哪怕最终靠死神帮我们赢下比赛。刘询在心里默默的想着
权臣极致,不过霍光。权臣善终,不过霍光。权臣家族结局,大抵不过霍光。一旦走上了独揽权柄的道路,平安着陆的可能性就几乎为零了。只能在这条去不到终点的无间道路上不停的往前走。但是不要让他霍光走偏是刘询目前最为关键的工作。
霍光大才,即使刘询前世读读遍史书,加上比对名人传记。将古今中外名臣贤相加起来,能超过霍光的屈指可数,超强的政治嗅觉,过硬的政治手腕,超强的大局观,铸就了今日的霍光。
极致的权力也意味着极致的责任,这句话穿越千年放之四海皆准。在纷乱的武帝朝,你方唱罢,我登场。无数的豪杰名臣呈现井喷状,武帝刘彻的身边全都是汉帝国最精英的大才,一般人是进不了核心决策圈子的。为了留在这个圈子里,霍光渐渐的进化成了沉稳如水,干事细致,言语得当,举止分寸的干臣。
在武帝朝,让霍光最为人熟知就是谨慎和不学无术,不学无数术是霍光的锋芒的掩盖。但是谨慎就让恐慌了,霍光精准谨慎的程度让所有人害怕。机械般的精准,“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每次出入宫门,上下殿阶,停走都有固定的位置,每次落步连尺寸都不差。而那个时候霍光才年满二十,霍光就这样谨小慎微陪伴了武帝的整个后半生,三十年的朝夕相处下,霍光居然从未有过一件让酷烈的武皇帝批评的事。霍光也创造了一个记录,就是武帝朝平安生产无事故的超长待机第一人。
霍光这辈子,从来没有多余动作,每一步动作,高效,节能,谨慎,基本上全都有他的意义。而他接下来他的所有政治举措,都值得反复品味,这个人仿佛是个天生的政治动物。
武帝在做最终决定前,就已经命人画了一张“周公负成王朝诸侯”的图赐给霍光了。这张图大有来头,当年周公代替年幼的成王执政,成王长大后,周公还政成王。霍光自然明白这是啥意思,领导在透露两件事:
第一,我要立少子刘弗陵。
第二,你要做辅政的“周公”。
意思虽然明摆那了,但到了后元二年春天武帝在五柞宫病重的时候,霍光仍然大哭问武帝:"您要是真不行了,谁能继承大统?武帝问:"你没明白前面我赐你那画的意思?立少子,你行周公之事。而皇权的交接过程就好比研制炸药的试验室,存在着巨大的能量与变数,武帝的儿子还有很多。你的那副画可以是“周公辅成王”,也可以被解读成“大爷带孙子”。政治声望这东西必须得是前任一把手亲自说出来。
而且这也是武帝最后一次的试探。
看看你霍光看到这幅画后的反应。
如果你事事以下任书记自居,大手一拍:放心走您的吧!小不点我一定好好带!武帝一定会奋起最后的余烈,带他到地下继续给自己当秘书。霍光让武帝亲口给出合法性的时候,还连削带打的将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金日殚给挤下去了。
霍光顿首让道:"臣不如金日殚。"
霍光这句话递过来后,旁边的金日殚被逼的马上说出了自己的政治短板:"臣外国人,不如光。
都是高手,都一点就透。
而金日殚是当年霍光征服的匈奴休屠部王子,武帝驾崩后,霍光拜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成为了帝国的舵手,与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辅佐朝政。注意上面的次序,很有讲究,一堆将军排到了前面。
这个时候,丞相已经排到了第四位。
因为前面三位都是录尚书事的。还记得前面几章我们介绍的,武帝要干的宏图伟略太多,丞相已经无法领会武帝那跨时代的思路了,结果武帝不仅仅局限于拍板了,他直接把处理政事的权力拿回了自己的手中。
领尚书事,意味着把控天下政务的赏罚与方向。霍光与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之所以排在了前三位,是因为分别掌管着军权,而且三人都领尚书事。
尚书经武帝一朝权利已经大的惊人,大臣有罪,由尚书弹劾。州郡官吏入朝奏事,要面见尚书。官吏的功劳评定升迁,要上报到尚书。丞相若有过失,由尚书弹劾,御史大夫选任,由尚书品定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