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的感慨悲歌刘协不知道,此时的他却是已经来到了永定河的河畔,望着后世帝都的痕迹,他忍不住的想家了。
穿越过来许久了,作死的事情没少做,可是偏偏就是死不掉。
在他使劲的作妖下,这个原本傀儡的献帝如今被一群耿直的汉臣脑补成了中兴之主。
在补一补下去,恐怕可以一统寰宇了!
他真的好想大哭一场,来祭奠自己付出的努力!
“臣刘备,拜见天子,天子万安。”
一声问安打断了刘协的追忆,一回头,便看到刘备带着一帮歪歪扭扭穿着汉服的少数民族们来了。
而刚从自己悲伤的追忆之中被打扰,看到刘备这个大耳朵老脸,一想到此人正是导致自己错误的走上千古一帝路线的罪魁祸首之一,就忍不住瞅他来气。
当然他也不能发火,人家被自己坑没了领地,现在可谓是一己之力改变了冀州被屠戮的危险,也算是大功一件。
自己总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发火吧?
于是乎刘协的脸上,就写满了纠结。
不过,好脸色自然是不可能的,刘备见到黑着脸的刘协有点慌。
自己假意依附准备和曹操争霸的事情被发现了?
还是说,自己犯了什么忌讳了?
他忍不住看向刚刚从千里赶过来的关羽,后者除了激动之外啥提示也没有。
这什么情况?
之前自己和刘协在朝堂论辈分的时候还挺开心的啊?
这怎么了这是?
总不会是自己统一了袁绍后路让百姓归心不和天子口味吧?
当然,刘备不是最慌的,他身后的鲜于辅等人,这会儿才是真的怕了!
天子好大的煞气!
这......这不会是要杀人吧?
这可如何是好!
自己兵权都被刘备给收去了,现在真的是任人宰割的咸鱼了啊!
他们这些人,要么是乌桓人,要么就是割据一方的军阀,本来觉得天子亲自受降肯定是让他们感受朝廷的恩惠,封赏少不了,估计权利也管饱。
而且其实一旦想通了要投降,他们打心眼里是仰慕这位仅仅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从一个傀儡成为中兴的上天之子。
他们不是汉人,歪歪道少,谁强大谁就是爸爸,现在投降这个年轻的帝王,真的本来就很紧张了,脑海里一直都在幻想这位天子到底是什么人。
此时见天子对立下大功的刘备,似乎并不怎么热情,曾听说天子颇有一些刻薄寡恩,莫非是真的?
亦或者是天子事实上连刘备都不想接受,现在被动要接受我们这些人,其实是很不满意的?
毕竟谁都知道,天子用兵如神,难道天子原本是想直接全部弄死我们一了百了?
一时间,这些异族的众人恨不得直接转身逃跑了!
好在,刘协终于开口了,语气平澹的听不出任何情感。
“谁是鲜于辅?”
“回天子,末将就是鲜于辅。”鲜于辅闻言,连忙接话,紧张的直咽口水。
“哦,你就是鲜于辅啊,呵呵,朕真是久闻大名啊!当年幽州举州降袁,唯有将军力挺曹司空,这是何等的忠义啊!这是怎样的精神!朕以为,如此忠肝义胆,应该被写进史书,让天下人好好学习,让后人好好瞻仰!”
这是,反话吗?
这是在埋怨当年自己没有说是汉臣反而投靠曹操吗?
不是说天子和曹操关系密切吗?
玩蛋了,这是秋后算账吧!
这还不算,刘协继续点名。
“谁是阎柔?”
“臣......臣是。”
“哦,你就是阎柔啊,真不愧是仪表堂堂的俊彦啊!卿家在鲜卑人的手里长大,却深明大义,先是助鲜于辅讨伐了逆贼公孙瓒,后是帮助皇叔平定幽州,这故事可歌可泣,朕也要为你立言,出书,朕要爱卿的的故事流传天下,被万民敬仰,后世传颂!”
阎柔满头大汗,谁不知道公孙瓒和刘备的关系,这是在讽刺自己吗?
这是在质疑自己投效的忠诚吗?
鲜于辅和阎柔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感受到了浓浓的绝望!
天子的威严,太重了!
“你们……其他人,都是姓谁名谁?朕记性不好,你们自己说吧。”刘协不咸不澹的看着其他人。
他想好了,这次一定要直接搞崩这些人的心态!
“外臣乌延,难搂,普富卢拜见天子。”
“你们就是幽州乌桓部的各部首领吧,朕觉得,你们的这个称呼有问题啊。”
三人直接跪下了,说不紧张那是骗人的。
没看到最大的BOSS鲜于辅和阎柔都一副快死了的样子吗?
却见刘协背起了双手道:“尔等与汉民这么多年生活在一起,种族虽不同,但实为一家,再朕心里,你们都是我大汉境内的子民,外臣?不对!”
不是外臣是什么?
肱骨之臣吗?
天子这人说话,太难琢磨了啊!
这些汉官,每天都这么猜猜看吗?
“罢了,你们之前也没与朕交流过,不理解朕是正常的。”
大家更害怕了,这天子还会读心术吗?
玩蛋了,这会要死了!
“对了,这两位一看就非常勇勐强悍的好汉又是哪一位乌桓的首领呢?”
被点名的俩人吓得话都说不利索了:“外......不,罪臣,罪臣是辽西乌桓的,楼,楼班,是丘力居之子,蹋顿之弟。”
“罪臣是鲜卑首领,不,是东鲜卑首领素利。”
“嗯......”
刘协点了点头,然后不说话了。
这俩人好像还真的都是罪臣,搂班的辽西乌桓就不用说了,早在先帝年间丘力居就跟随张纯造反,一点也不听话一点也不乖。
至于东部鲜卑……啧。
刘协忽然扭过头问刘备道:“咱们大汉内迁了的,生活在咱们天下十三州的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啊?”
“这……回陛下,还有扶余、挹娄、高句丽等等,这些一般就统称为越夷。”
刘备哪知道那么多?
他就是个诸侯,又不是专门搞民族政策的,南方乱七八糟的少数民族多如牛毛,少说也有几十个,他一个北方人也没接触过,这哪知道,索性就给了一个统称。
于是乎包括五溪蛮、板楯蛮、冉駹、叟人等南方的少数民族明明人口也不少,却从此在大汉再也没了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