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历1328年五月二十四日,由高句丽王高无恤亲自指挥的对平罕国南邯城的攻城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在高句丽六万大军昼夜不停的猛攻之下,南邯城的城防遭受了无比沉重的压力。
尽管守城的平罕军利用夏朝支援的武器一次又一次打退了高句丽军的攻势,但自身的伤亡也在不断的加大,他们频繁的向后方要求粮食、武器和士兵的支援,只剩下一半国土的平罕国将自己的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却也长久不了。
这时候,摆在平罕国君臣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向夏朝求援。因为平罕被高句丽包围着,陆路是走不通的,他们只能通过海路向夏朝去信求救。
就在他们的求援信抵达安东的那天,已是杨宁出兵的第三天了,杨宁临走前交代,平罕必会来信求援,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粮食、武器和士兵,因此杨宁命令留守都护府的齐远进行粮食和武器上的筹措,至于士兵,杨宁既已带着五万兵前去就已经是支持了。
齐远筹集了一批粮食和武器,调用了几艘海船给平罕送了过去,正是这批物资缓解了平罕的燃眉之急。
正当南邯城的战斗愈演愈烈时,突然之间,高句丽暂停了进攻,当时平罕军来不及想太多,能得到这样宝贵的喘息之机他们哪还有心思去想别的,休息最要紧!
直到后来,平罕国才知道,原来高句丽暂停进攻正是因为杨宁采取的军事行动,消息传到高无恤耳中的时候,他愤怒的几乎想把前来报信的信使一刀劈了,幸而一旁的将领们及时拦住了他。
清醒之后,高无恤即下令暂停进攻,并封锁本国被进攻的消息,否则军心就会散乱,同时他召集将领们进行商议。
会议中,不少将领都认为,全军当立即停止进攻,用最快的速度返回高句丽,一旦本国有失,那这场战争就毫无意义,越来越多的人考虑到他们的家人和财产,倾向于回国的人越来越多,可高无恤却不肯放弃这个机会。
这时候,他身旁的高莫来提议道,仗打到这个份上,如果这么放弃对不起那些死去的士兵们,连日作战全军上下也都累了,既然如此,不如暂且停战,同时派出一部分援军回去本国,别忘了,本国中还有大将军苏蒙和他的部属,这是一股可观的力量。
高莫来认为,夏朝安东军的主力尚在渤海,他们不会那么快回来,所以进攻高句丽本国的夏军不会很多,援军数量两万上下便可,而且他毛遂自荐,主动提出担任援军的主将。
这个提议,在高无恤的支持下最终获得了通过,五月二十五日,高莫来率领两万援军踏上了返回高句丽的路程,此时的高莫来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杨宁已经预料到了他的行动,在他的前进路上布下了一个口袋,静静的等待着他。
之前,杨宁所营造出来的进攻国内城的假象不仅蒙骗了国内城中的苏蒙,也骗过了高莫来,他误以为夏军在国内城,因此一路向着国内城而去,而没有注意前方的道路。
五月二十九日,在高句丽南部,通往国内城的必经之路上,正在行军的高句丽军陷入了三万夏军的包围之中,一时喊杀声四起,杨宁手下的几员将领各自带兵插进了毫无防备的高句丽军队伍中,将他们截成了几段。
两军短兵相接,夏军兵力占优又是突然袭击,一下子就把高句丽军杀得阵脚大乱,收尾不能相顾。
高莫来一再的在乱军中四处奔走、试图稳定军心,可夏军的进攻太猛烈,刚集结起来的军队转眼又被杀散,让高莫来的努力成为了徒劳。
眼看着己方的军队一点一点的崩溃,而自己无能为力,高莫来心生绝望,这时候他手下的亲兵忠心的想要护着他离开,杨宁却亲自率队进行了突击,这是高句丽军彻底崩溃的序幕。
杨宁率领的这支军队本是预备队,又是初次上阵,无论是士气还是战斗力都没有办法跟高句丽的这些老兵相比,战前很多人都怀疑杨宁是否能够取胜,杨宁用事实证明,没有不会打仗的士兵,只有不会打仗的将军。
一个出色的将领,手中的即便是一支杂牌军,用得好也足以战胜敌人的王牌军,杨宁就是这样的一个将领。
仅仅半日功夫,高莫来的两万大军已全军覆没,他本人也没能逃掉,被夏军生擒,成为了杨宁的阶下囚。
其实,如果杨宁以前的军队,用不了半天的时间就能将这两万人一个不留的全部歼灭,这一战可谓是夏军进入高句丽以来打得最大的一场,他们自身同样遭受了伤亡,不过跟战果比起来就不算什么了。
杨宁在原地休整了一个晚上之后,即率军继续向国内城进发,他确信,只要苏蒙知道了这个消息,那他就可以明白,任何的抵抗都没有用的,那样只会增添伤亡而已。
得知真相的苏蒙呆坐了半晌,援军被歼灭,他能够依靠的只有国内城的一万六千余人,挡得住夏军么?再次向主力求援?如今深陷平罕战场的主力又能派出多少援军来呢?现在放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战,另一条是降,他实在拿不定主意,又开始不断的来回踱步,时间正在过去,留给他的已经不多了。
六月三日傍晚,夏军出现在了地平线上,这次他们没有再躲躲闪闪,而是大大方方的现身了,他们的意思很明白,他们就是要把这个消息让国内城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天空中的墨云消散,可另外一片更为深沉的墨云向着国内城压来,它又像是一块巨石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口上,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夏军在城外摆开阵势,却并没有立刻攻城,而是向城中派来了一个使者,向苏蒙和城中所有高句丽人传达了夏军主帅杨宁的意思,限时国内城在六个时辰内投降,否则夏军便要攻城,到时候便是生灵涂炭!
苏蒙虽然心中摇摆,却毕竟是高句丽的大将军,这样就想迫使他投降还不够,他手中还有一万六千人,出去跟夏军打或许不够,但守城是足够的,此外他还寄希望于高无恤的军队可以及时赶回来,这是本国的生死存亡之际,这时候还管得了其他的东西么?!
确实,苏蒙没有料错,高无恤在得知高莫来覆灭之后,权衡之下还是决定带着剩余军力回救国内城,六月一日,他们已经越过了国境线,向着国内城快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