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杨华华家院子里,刘云飞他们看见五六个先生在堂屋里做着法事,念经唱书的声音很洪亮,刘云飞都忍不住和他们哼起调子。
苏芯伸头往里一看,见那些念经的法师们又是敲又是唱,觉得那些做法事的摆设很特别:“云飞哥,他们做法事的摆设很好看,东西太多了,尤其是那些钵盂、盆,铃铛什么的,就像电视里那些演奏的乐器一样,很奇怪。”
“这些可不是什么钵盂,盆什么的,每件东西都很讲究,你仔细看看,是不是摆设得很特别?。”刘云飞看着旁边的苏芯微笑着。
苏芯仔细往里一看,她发现杨华华家神龛旁的一面墙上挂一张牌位,牌位上画着各种神灵画像,牌位下放一张桌子,桌子上放一个大斗和一个小斗,分别装上粮食,蜡烛和香就插在粮食里;再在桌子上摆放一个令牌,一个钹,旁边挂着一个鼓,其他的如铙、铜锣,海角,铃铛等用具都分别握在念经团队人员的手里。
刘云飞接着说,“这些做法事念经的先生们启过法事后,就开始一本一本念经;在念经的过程中,各种家什乒乒乓乓地敲响,增加热闹的气氛。”
“嗯,感觉倒是很热闹的,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见过呢。我记得我们那边的人死了,都是放到殡仪馆,请亲戚朋友热闹两天,就丢进殡仪馆一把火烧成骨灰完事。”苏芯自言自语地说。
“一会还要绕棺呢。”
“什么叫绕棺?”苏芯眨着眼睛问。
“所谓绕棺,其实也是一堂法事,就是那些孝男孝女们围着棺材转,先生们念完一本经书,他们才能停下来。具体就是当长辈去世以后,在将要下葬的前几夜他的后代要为逝去的长者守夜,就是围着他的棺材拿着香不停的转,也叫转香。””刘云飞给苏芯一种期待感。
“农村的文化就是不一样,这些文化是一种风俗,我觉得很值得弘扬,对死者的尊敬,也是对生者的一种安慰,只是不能做得太过了,浪费可不好?”苏芯好奇地看着刘云飞。
“前人做给后人看,一代做给一代看,大家都这么做,没办法,听说旧社会的时候,有些大地主家要做四十九天呢。要是冬天还能忍受,如果是夏天,尸体都烂了,尸体腐烂的液体流淌在屋子里,臭气轰天,没几个人敢在边上。”刘云飞边往前走边把这些风俗告诉苏芯。
苏芯是第一次知道这些习俗,觉得挺奇怪的。
“有这么做的吗?也太夸张了吧?四十九天还让尸体放在堂屋里?那些念经的法师们能受得了吗?任何人也受不了吧?”苏芯小声地说。
“反正我没见过,我们这里最多有做七天的,但如果在夏天,七天尸体也很臭了。”刘云飞嗅了嗅鼻子,感觉杨华华的尸体都有些发臭了。
“刚才听你和那些法师一起哼着他们的唱调,你会吗?”见那些法师正在大声地唱着,苏芯好像发现刚才刘云飞跟着他们一起唱。
“调子熟悉,但不会唱,随便哼哼。”刘云飞看着苏芯笑了一下。
对于那些做法事的先生唱的调子,刘云飞小时候听得太多,很熟悉。
边和苏芯说着边往前走,转过头,刘云飞看见陈三幺正在院子里和一群人喝转转酒,就走过去凑热闹。
所谓转转酒,就是大家围坐在一起,打一碗满满的酒,第一个喝了一口,用手简单擦了一下自己嘴巴碰过的位置,递给下一位,下一位再喝一小口,又轻轻用手擦一下碗边,再递给下一位……
在传递的过程中,大家聊着天,能喝的多喝,不能喝的就传递一下碗,一圈转下来,一碗酒差不多就喝完了。
如果没喝完,又继续转第二次。
贪杯的,两圈下来,狠狠地喝了两大口,头晕晕,脑胀胀,话也开始多起来。
陈三幺看见刘云飞他们四人一起走过来,忙站起来说:“刘云飞,你夜校的课上完了吗?”
“是啊,上完了,我过来看看,杨家找来的先生念经是早上开始的吗?”刘云飞随便问陈三幺。
“下午才开始起法事,昨天晚上他们两家找了很多人到马场坪区去等着,那边车一到,大家就帮忙把尸体抬回来,到家的时候,差不多快天亮了。今天忙了一天,把尸体装好,该准备的东西准备好,下午先生才进来启法事。”陈三幺简单介绍一下情况。
陈翠花和李淑芬到杨华华家就各自找人聊天吹牛去了。
由于人不熟,苏芯一直跟着刘云飞,就像刘云飞的小媳妇一样。
见苏芯和刘云飞一起寸步不离,大家的不光不断向刘云飞这边看,都以为苏芯是刘云飞的女朋友。
像苏芯这种城里人,加上长得好看,在这种场合肯定成为很多性口目光的焦点。
陈三幺他们三人一起站在喝转转酒的人群旁边聊天,忽然听到一阵喧闹,一个中年男子倒在凳子下,吐出两口污秽物就睡过去了。
几个年轻小伙七手八脚把中年男子拉到杨家山花边的包谷草上去躺着。
刘云飞觉得奇怪,忙问陈三幺:“三幺,怎么回事?这人怎么喝着喝着就这样了?”
苏芯则拉紧刘云飞的衣角,有些害怕。
“这个啊?他是老王村的秦二胖,已经酒精串皮了,只要喝一点点就醉。今天估计喝得有点多了,直接醉得不省人事。要是平时没喝这么多的时候早就发酒疯了;他发酒疯的时候大家都得让他三分,见到人就骂,为此,都被人家不知道打了多少次。”陈三幺看着大家把秦二胖抬过去,继续给刘云飞介绍说,“刚才喝酒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她是这脾气,不敢给他喝,后来不知是谁不小心把酒传到他手里,没想到大半碗酒被他一口喝下去,还不够,听说又在那边去喝了一些,这下好了,闹不起来了,要不然,烦死人。”
确实,在农村办红白喜事的时候,每个村子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一些人,这或许就是点缀吧。
【作者题外话】:亲爱的读者朋友,感谢你的阅读,请赐予我银票。给我打赏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