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人的议论,薛瑞听的一清二楚。
张忠失踪之事,吴氏早就封锁了消息,这都过了一个多月还没人知道张忠已经去了天津,这说明英国公府下人的嘴很严实。
在这个节骨眼上,府中下人突然透露张忠早已失踪的消息,薛瑞很快反应过来,这应该是吴氏主动放出的消息。
趁人不注意,薛瑞抄小路去了英国公府后院。
在院门口,正有一人在探头张望,薛瑞一眼就认出,这是吴氏身边的丫鬟秋杏。
“奴婢见过薛公子,夫人正差人找您呢。”
秋杏忙迎上前去。
“夫人能见客吗?”薛瑞边走边问。
“夫人歇息了一阵,现在好多了,现在正在跟赵小姐说话。”
“那就好。”
薛瑞放心了些,现在可是最关键时期,吴氏要操盘整个夺爵计划,要是她不能主事,那计划还怎么进行。
进了后宅,薛瑞被请到茶厅中。
厅内,吴氏穿着一身素服,神情看起来有些憔悴。
在她旁边,赵瑾瑜坐姿端正,目露思索之色,瞧见薛瑞进来,注意力才转到他身上。
“晚侄见过夫人。”
薛瑞被吴氏拉着坐下。
“秋杏,你去门外看着,没有我的吩咐,不许让人靠近。”吴氏挥挥手,让丫鬟去守住门。
薛瑞不用想也知道,吴氏接下来说的话肯定很机密。
只是,这赵瑾瑜却稳如泰山,丝毫没有避嫌的打算。
夺爵计划,是他跟吴氏暗中谋划,现在赵瑾瑜坐在旁边,未免有些碍事。
见他一直看着赵瑾瑜,吴氏低声道:“不妨事,小鱼儿母亲跟我关系极好,咱们的计划她也猜到了,没必要再瞒着,说不定,咱们还要让赵府帮忙。”
“这样啊,那是我多心了。”
薛瑞也没觉得奇怪,倒是觉得小鱼儿这个乳名跟她名字还挺配。
见薛瑞看她,赵瑾瑜开口问道:“张忠今日不在,肯定会有人怀疑他的去向,说说吧,后面该怎么办啊?”
“张忠失踪的消息,可是夫人主动放出去的?”
薛瑞闻言,转头向吴氏求证。
吴氏苦笑不已:“确实是我放出去的风声,今日另外几房的叔叔子侄们都在问张忠为何不在,我已经跟他们说了张忠早已离府的事,几个叔叔都很生气,还派出了许多子侄去找,我怕他们提前把人找到,只好先一步放出了张忠失踪的消息。”
“这时候放出去倒也合适。”
按原本的计划,英国公府要严格封锁张忠在天津的消息,让他在父亲下葬前无法赶回,只要背上对朝廷不忠、对亡父不孝的罪名,他想继承爵位无疑是痴人说梦。
唯一没料到的是,张辅的两个兄弟张輗、张軏的反应这么大,竟然发动自家子侄到出去寻找张忠,逼得吴氏只得提前放出张忠失踪的消息,好为他畏战逃离京城,并卷走府中钱财之事做铺垫。
“天津那边,一定要盯紧张忠,能拖他多久就拖他多久。”
薛瑞算了算日子,英国公下葬定在七日后,只要下葬时张忠没能回京,那一切就尘埃落定。
“对了,刚才小鱼儿说,今日督察院有御史上书弹劾老爷,反对朝廷给老爷美谥,现在朝中争论不休,也不知道会给老爷定个什么谥号,你觉得此事有没有应对办法?”
对于此事,吴氏颇为担忧,一脸希冀的看着薛瑞,期盼他给个办法。
这事薛瑞还没听说,下意识看向赵瑾瑜:“督察院御史为何反对给国公爷美谥?”
“御史弹劾的不止国公一人,而是随驾出征的诸多文武官员,国公乃是勋臣之首,自然就被当做了攻讦的主要目标,御史们奏请陛下,要抄没随驾臣子的家产,并追夺一切文字封号,据说,国公的谥号内阁先前已经议定,但现在被弹劾,若朝廷改了注意,恐怕会给国公谥号降等。”
赵瑾瑜叹道。
在古代,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
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古人就想到了用谥号来概括的办法。
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根据其生前所作所为,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谥号。
在明朝,文官的谥号为两个字,比如,文正、文忠、文恭、文成、文端、文恪、文襄文顺等。
其中,“文正”这个谥号是对文官最高评价。
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谥号的人少之又少,比如宋朝的范仲淹,就得到过这个谥号,因此他常被称作范文正公。
纵观明朝三百年,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也仅李东阳、谢迁等寥寥数人。
而武臣中,谥号通常以“武”字开头,其中最高者为武宁,与其搭配的有毅、敏、惠、襄、顺、肃、靖等。
在大明历史上,能得到“武宁”这个谥号的人,仅开国年间的中山王徐达,他也被称作徐武宁王。
除了这两种,还有通谥,是专门给那些可以出将入相,能文能武的官员准备的。
通谥以忠字开头,以“忠武”评价最高,与其搭配的还有文、武、定、烈、简、肃、毅等。
在历史上,能得到“忠武”的人,基本都是耳熟能详的文武大臣,其中最有名者莫过于诸葛亮、岳飞、郭子仪等。
至明朝正统年间,能得此殊荣的只有常遇春、刘荣、薛禄,以及后来被改谥的张玉。
按照张辅的功绩,就算比不了他父亲张玉的“忠武”美谥,被定个“忠烈”的谥号绰绰有余。
可惜的是,在土木堡之战中,久经战阵的沙场老将,勋臣之首张辅却没有任何作为,最终还死于瓦剌乱军之中。
御史言官们上书弹劾,其中一条罪名,就是随驾文武官员受制于权阉王振,纵容其胡作非为,以致大军一败涂地,圣驾失陷。
现在很多大臣都死难,想追责也无从下手,又不能把人拖出来鞭尸,于是言官们就想到了降谥号等级的惩罚办法。
作为张辅的续弦,吴氏自然想为丈夫留一些体面。
要是张辅真被定个中谥或者下谥,那就相当于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对英国公府来说,也是个极大的打击。
“夫人,现在言官们只是上书弹劾,接不接受还要看陛下,在这种关键时刻,朝廷还需要武将们领兵抗击瓦剌,陛下应不会同意,当然,咱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给国公爷争取一下,若是能给个上谥,就最好不过。”薛瑞建议道。
“那要怎么争取啊?”
吴氏面露难色,朝中之事她也是一知半解,完全想不到有什么好办法,只能靠薛瑞了。
“这个简单啊!”
薛瑞提出这个建议,自然是想到了办法,低声道:“先前您不是说许多勋贵子弟在国公爷亲兵的护持下杀出了重围嘛,咱们可以利用此事做文章,给国公爷造势,以此抵消一些负面因素。”
既然有负面因素影响谥号评定,那就用正面因素的来抵消掉,这样一减一增,相当于没有影响。
“那你说说,咱们要怎么做文章?”
见他果真有主意,吴氏和赵瑾瑜眼前一亮。
其实薛瑞的办法也简单,就是给张辅编个故事。
在他的剧本中,瓦剌人在发动进攻时,七十有四的老将张辅披坚执锐,领亲军与瓦剌先锋骑兵交战。
因前军溃败,冲散了他的亲兵军阵,导致首尾不能相顾,张辅见无法取胜,不得不得率军突围。
而后,在张辅拼死搏杀下,终于率领亲军杀出了重围。
但此时,张辅听说皇帝朱祁镇还在阵中,连忙调转马头前去救驾,可惜瓦剌骑兵悍勇,张辅前后冲杀三阵未能救出皇帝,最终力竭而亡。
张辅所做的这一切,都被随他突围出去的勋贵子弟们看在眼里,这么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人,值得所有人尊敬。
这些事情,不管怎么编,只要有人肯作证,那就是事实。
毕竟土木堡大败时,所有人都在急着逃命,谁知道张辅是在逃命还是去救驾。
若是能说服那些欠了张辅人情的勋贵子弟,那这一事实就完成了完美闭环,任谁也挑不出毛病。
在这种情况下,若还有人想给张辅下谥,恐怕皇帝都不肯答应。
听了薛瑞的话,赵瑾瑜赞道:“这个办法好,那些勋贵子弟欠着国公爷的天大人情呢,若是连这点忙都不肯帮,看他们以后还如何有脸上门。”
“那我现在就去准备。”
趁现在有闲,吴氏必须把此事安排好,要是拖得太久,朝廷把谥号定下,那可就很难再改了。
完善了后续计划,薛瑞和赵瑾瑜一同告辞离去。
回去的时候,薛瑞厚着脸皮再次蹭了赵府的马车,丫鬟雀儿对他的无耻行径十分不满,一路上瞪着眼睛,就跟欠了她钱似的。
先前吴氏去见赵瑾瑜母亲王氏时,已经暗示过他想为儿子争取爵位的想法。
得益于吴氏和王氏的亲密关系,这些年来英国公府和赵府来往十分密切,若是吴氏的儿子能继承爵位,这对赵府来说也是个利好因素。
所以,赵瑾瑜母女非常支持吴氏的想法。
但是,赵家母女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吴氏那个天衣无缝的夺爵计划,竟然是全盘由薛瑞这个外人策划,而吴氏只是他的操盘手。
此刻,赵瑾瑜得知事情真相,对薛瑞有了更深的了解。
她心中暗想,这家伙不但聪敏机智,就连胆子也不小,竟然敢参与到这种敏感的事情中,他就不怕失败后被张忠报复吗?
按她的想法,在薛瑞救出父亲后,就应该立刻跟英国公府断了往来,不要再继续掺和下去,以免引火烧身,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可薛瑞不但不抽身,竟然还越卷越深,这很不合情理。
快到赵府时,赵瑾瑜终于忍不住问道:“你都给吴姨说了夺爵的办法,为什么还要继续掺和进去,你究竟图什么呢?”
薛瑞回头笑起来:“那我问你,当初找你借冰时,你为什么会亲自去我家呢?”
“我……我就是觉得……好玩罢了。”
赵瑾瑜没想到他会问这个,略有些迟疑的答道。
对她的回答,薛瑞也没有多想,瘪瘪嘴道:“我跟你一样,也是为了好玩罢了。”
正巧这时,马车停了下来。
薛瑞往外瞅了一眼,见已到了赵府,便掀开车帘跳了下去,跟赵瑾瑜拱拱手:“赵小姐,我就先走了,后会有期。”
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街道尽头,雀儿趴在窗上问道:“小姐,原来就是这个痞里痞气的家伙借冰呀,您先前又不认识他,为什么要借给他呢?”
“本小姐的事,你问那么多干嘛?”
拉回挡住视线的雀儿,赵瑾瑜目光顺着车窗延伸向远方,半晌后,她嘴角勾出一抹微笑,呢喃道:“无非是还他个人情罢了。”
……
去英国公府吊唁后,张辅嫡长子张忠失踪的消息飞快在朝野中扩散开,速度之快,超出了吴氏和薛瑞想象。
仅仅三天,就连街头的贩夫走卒都在谈论张忠失踪的事,俨然成为了京城头条。
这些传闻中,最让人信服的一条,是吴氏为了给儿子夺取英国公爵位,伙同娘家人害死了英国公嫡长子张忠,眼见事情败露,吴氏又谎称其失踪,意图混淆视听。
这个说法,不但很多百姓相信,就连朝中一些官员也觉得很有可能,甚至连张辅的弟弟张輗、张軏,也调转枪头向吴氏发难。
先前听说张忠失踪,张輗兄弟俩就产生了诸多联想,要是吴氏起了为儿子夺爵的心思,暗中害死张忠,假托他失踪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这种事在没有确凿证据前,肯定不能张扬出去,于是张輗兄弟假意派人去找张忠,实际上是在暗中查访吴氏害死张忠的证据。
若是真能证明张忠被害,他们只需要向朝廷揭露吴氏的阴谋,那伙同母亲害死兄长的张懋,也别想继承爵位。
自然,张輗兄弟就成了爵位的最佳继承人。
后来,眼见消息飞快传开,张輗兄弟知道瞒不住了,一面发动人手寻找张忠身死的证据,另一面又暗中不停的扇风点火,意图引起朝廷高层的注意。
还别说,张輗兄弟俩的动法还真有用。
在两天后,有风闻奏事之权的督察院御史们终于按捺不住,集体向皇帝弹劾吴氏害死英国公嫡长子张忠,意图夺爵的阴谋。
御史们的弹章中,绘声绘色描述了吴氏害死张忠的起因经过,仿佛亲眼所见。
朱祁玉看完后,气的浑身发抖,大明朝在他的治下,竟然发生这种丑闻,若不将其明正典刑,如何向天下人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