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仇池地区平定后,生产建设兵团人员进驻,开始组建各县及边境地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的人开始丈量土地,准备土地改革。公安部的下派人员开始入户登记人口,政工委员会的人员开始宣传赵系的各项政策,向生产建设兵团和政府各部门派驻人员,各地县、乡、村行政体系正在建立。到处都是忙忙碌碌,到处都是欣欣向荣。当然这些都有具体部门具体人去干,用不着赵启操心。赵启一看仇池地区已经安定下来,一切步入正轨。便带着墨语嫣、月儿、警卫大队、特战营从武都郡准备回成都。
沿路之上,各地均在丈量土地,登记户口,实施土地改革。各地县、乡、村政府组织体系都建立了起来,镇压地主、豪绅,收缴他们的土地、粮食及各种物资,广大的贫苦农民都喜笑颜开,这些贫苦农民的梦想、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自己能为自己种粮食,不再受那些地主、豪绅的盘剥。田间地头到处都是聚集在一起的农民,大家纷纷议论着,有的人还甚至怀疑这是不是真的?就像是做梦一般。有的人干脆跟在农业部丈量土地人员后面,帮着干这干那,顺带着问这问那。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土地改革人员都详细的回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赵启编写的《土地法大纲》现在已经是一部完善的土地改革纲领,立法委员会已经将她设立为农村土地工作的基本法。郭淮任内阁总理后,经过越雟郡土地改革和广、交、宁三州土地改革的检验,又在原《土地法大纲》的基础上结合了后期实践工作更加细化。各地根据土地、人口、生产建设兵团预留土地、各村预留的土地(村预留土地留做人口增长后再分配,平时村预留土地作为公共资源,由全村集体耕种,耕种收成中交完国家税收,一半留村内作为公共支出,一半分给村内农民)进行土地分配。村里农民分得土地后,自行耕种,交完税后,其余均是自己所得,赵系地盘内税收暂定为十五税一,对于没有其他额外付出的农民,这是极低的赋税,汉景帝时期,朝廷曾制定三十税一的收税标准。但这只是国家收的税,再加上交给地主豪绅的土地地租,交给各地方官府的税,最后辛苦一年,所得不超两成,也仅够湖口。而赵系只交给国家税收,地方支出有预留土地收入和国家统筹支付。但《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土地为国家所有,农民享有承包耕种权,但土地不可以买卖,违者收回土地,判罚劳动改造,甚至死刑。这样就杜绝了已经分配土地再次流转到少数人手中的情况。而且《土地法大纲》中还规定有能力耕种而致使土地荒芜者判罚劳动改造,收归已经分配土地。这样也就杜绝了土地荒芜、人口无序流动的问题。
沿途各地农民已经分配土地的开始在田地里忙碌,农民刚刚获得土地,便释放出劳动的激情。
进入蜀郡边界,在一块农田里有一家四口正在平整土地、准备耕种。为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老汉,带着三个年轻人,看样子是父子四个人。赵启远远下马,示意其他人停下。只带墨语嫣来到那老汉近前。
赵启拱手道:“老人家!这是平整土地,准备种地啦!”
老汉见有人问话,打量来的两人,见是年轻公子打扮,也忙放下农具笑呵呵拱手还礼道:“哦!收拾一下,准备种地。”
赵启接着问道:“老人家,你们这每人分得多少土地?这些地收成后,生活能到什么程度?”
老人看向赵启,拿过地头竹篓内两个粗碗,提起一个瓦罐倒了两碗水送到赵启、墨语嫣近前。说道:“两位公子喝水,你们是过路的吧?我们这土地刚刚分完,土改人员将土地分成两等,每人甲等土地二十亩,乙等土地二十亩,我有三个儿子,老大成家了,有一个孙子共七口人,分得土地二百八十余亩,村长说还有那个官府的人讲,官府收税十五税一,如果年景好的话,便能有很好的收成,我也能给老二和老三娶媳妇儿了!”说罢眼神中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那个小儿子却插话道:“爹,先给我二哥娶媳妇,我不着急,我要参加生产建设兵团,保卫我们的土地!”
老汉笑道:“要取媳妇儿跟参加生产建设兵团都不误,是该保卫我们刚刚分得的土地!放在以前,我们一家四个壮劳力,辛苦一年,也只能勉强湖口,一起战乱就什么都没有啦,还得服劳役,服兵役,那日子过的惨啊!”说罢摇摇头看着远方,似乎陷入以前痛苦的回忆,转瞬又笑道:“不过现在好了,镇南王父子政治清明,对老百姓也好,我听说越雟郡、广州、宁州、交州那边早在一两年前就已经土地改革了,那的农民都过上了好日子,上天到底还是没忘了益州百姓,我们迎来了镇南王父子,生活有了盼头!”赵启看得出一家人对未来的生活都充满了向往。刚要端碗喝一口水,墨语嫣忙伸手拦住,示意赵启不能喝,赵启摆摆手拿起粗碗一饮而尽,老人家也露出了朴实的笑容。
正在此时天网负责人牟英杰跑了过来拱手道:“少帅,东晋与后赵的最新战报到了!”说罢将一张纸递给赵启,赵启仔细观看,大致意思是双方依然处于拉锯状态,对峙兵力达三十多万人以上,双方消耗巨大。
这时那个老汉呆呆的看着赵启问道:“莫非您就是镇南王世子?”
墨语嫣道:“这位正是我们的少帅!”
老农愣了一下,随即激动忙拉过三个儿子跪倒磕头道:“我们给恩公磕头!感谢恩公,我们无以为报,快!多给恩公磕几个头!”
赵启忙上前扶起老人家,又问了一些问题便辞别老人家。往成都走的路上,赵启在想,其实自古以来农民最朴实,你只给他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便能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老百姓就会爱戴你、拥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