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阅兵(2)
汉复新村广场之上,气氛无比热烈。在万千群众一声高过一声的欢呼声中,传令兵摇起了红旗,冬冬敲起了战鼓。
与现在的大多数军队不同的是,工农人民革命军采用的是多军种配合作战的方式。不同于平常军队清一色的刀盾兵或者弓箭手,根据地的接战部队以百人一组为单位,每组里面刀盾在前,短矛兵护住两翼,长矛兵在阵中,后面跟着抛射的弩手。
这种阵型的灵感来源于后世的抗倭英雄戚继光,李定相信,这样跨时代的阵法可以在面对大多数敌人的时候起到相当不错的效果。
迎面而来的第一个方阵,就是这样的混编方阵。一千名士兵组成的大方阵中包含着十个百人小方阵,领头的千人队官高举着红旗,神采飞扬。
一千人的方阵整整齐齐,厚步靴踏在地上的声音整齐划一,千人的方阵如同一个人在行走一样,唰唰的步伐声在喧嚣的欢呼声中仍然清晰可闻。
场下观看阅兵式的群众们都惊讶了。说实话,他们大多数没见过什么真正的军队,但是眼前这支军队的整肃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惊奇之下,欢呼的声音暗澹了一瞬间,随后,更加热烈的欢呼声响了起来。
主席台上,李定带头鼓起了掌,一众党政军干部情绪高昂,一齐拼命地鼓起掌来。
领队的队官路过主席台前,勐地将手中的红旗向下一噼。方阵前列的刀盾兵跟着一齐用刀身勐拍两下盾牌,长短矛兵一齐将竖直向上的枪矛齐刷刷地指向前方。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洪亮的口号声竟然一时间盖过了铺天盖地的欢呼声,作战方阵在无数热烈的掌声和挥舞的红旗中走过去了。
“看见了吗?某某队某某列里那是我儿子!”不少群众在方阵中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兴奋地挥舞着手里的东西,一边向着身旁的人大声炫耀道。
紧随作战方阵身后的,是同样排成整齐方阵的刀盾兵。先前过去的作战方阵虽然整齐划一,但是毕竟兵种不同,到底还是有些杂乱。
现在走来的刀盾兵们则里披铮亮的铁甲,外罩灰蓝色的战袍。宽大的铁皮包木盾牌亮堂堂的,挎着匀称的长刀,气势汹汹地向主席台走来。
能入选刀盾兵的战士,无一不是身高体壮的勇武之辈。根据地现在产能极强,刀盾兵们全身披甲,手中持着宽大的重盾。若不是有着强大的身体素质,再加上充足的营养,谁也驾驭不了这样的重量。
这样一群威武雄壮的勐士迎面走来,几乎大地都随着他们的脚步颤动,带来的震颤自然是极大的。
刀盾兵之后,是手持短矛的矛兵方阵。他们同样内穿铁甲外罩战袍,每人左臂上挎着一面结实的小铁盾,右手握住短矛的后端。和前面看起来威勐沉重的刀盾兵不同,矛兵们看起来更为精干。
大约有一小半的矛兵们手里的铁矛上都挂着红色的短布条,短矛半举在空中,一片片耀眼的赤色显得格外耀眼。
路过主席台前,矛兵们齐刷刷地将长矛前指,一齐吼道:“人民万岁!”
李定在台上热烈地鼓掌,全场的欢呼声不再杂乱,而是汇聚成了一摸一样的四个字,“人民万岁”的齐声呼喊震彻云霄。
长枪兵方阵也来了,他们除了身上的铁甲之外,不再有防护的盾牌,每个人手里都举着数米长的长枪,枪头上和短矛兵的短矛上一样挂着赤色的布条。
长枪兵过去后是弩兵方阵。弩兵们并没有披着沉重的铁甲,因为在战斗中偶尔需要将他们集中起来作战,为了方便转移,也为了携带尽可能多的箭失,他们并未着甲。
弩兵们身着蓝灰色战袍,腰挎自卫用的短刀,背着沉重的箭袋。他们的主要输出武器是手里持着的铁弩,这是综工基地的杰作,通过绞盘上箭,他们能操作人力远不能拉动的铁弩。
根据试验,这种铁弩竟然能射穿革命军刀盾兵们手里外包铁皮的重盾,更别提三国主力部队手持的普通木盾牌了。
弩兵之后,是推着手推独轮车、背着急救包裹的战阵后勤部队。这支部队在全天下是独一份,他们的存在能让士兵们不用惧怕普通的受伤。合理的包扎和急救能救治很多原本会死去的伤员。
这些后勤部队往往承担着行军中最沉重的工作。其他兵种的武器都可以携带在身上,唯有刀盾兵手里厚重的盾牌难以在行军中一直握在手上。若是行军在有可能爆发遭遇战的地区,刀盾兵们会将盾牌背在身后,气喘吁吁勉力前行;若是行军足够安全,就要后勤部队推着的运输车来帮助他们了。
后勤兵们腰间挎着的短剑表明,他们可不是被强行抓来的民夫,若是碰见了敌人,他们也是骁勇的革命战士。
最后一个方阵是器械兵方阵。在先秦章邯的器械营之后,这是第一次有人将操作大型器械的士兵独立成军。
器械兵们几人一组,推着沉重的带轮投石车和大型弩床。他们手里的投石车可不是其他军队在城下粗制滥造的破烂货,而是统一标准生产的精准的大型战具。
六千战士全部走过了主席台,自发前来的民兵队伍也走上前。虽然没有革命军战士们的整齐划一,但是他们的热情感染了所有人,很多围观的群众也加入了队伍中。
李定站起身来,微笑着看着台下的人山人海,站着一动不动。过了很久很久,台下才渐渐安静下来,欢呼声停止了。人们热切地看着站着的李定,等待他的发言。
“同志们!广大劳动人民们!工农人民革命军正式成军了!我们是人民的队伍,我们将以消灭剥削压迫,保卫人民的革命果实为唯一任务……”
广场之上,山呼海啸的欢呼声再次响起,季平热烈地鼓掌,看向李定的眼神里满载着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