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建业
孙权没有急着出现在大殿之上,而是在帘子后面安静地看着自己的群臣。自从孙坚进入江东地界发展,如今已经经历了三代君主。孙权自认对于国内的这些世家非常容忍,甚至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政权和这些士族结合在一起。
放眼望去,大殿上这些臣子几乎全是世家出身,那些跟随孙坚孙策打天下的臣子早就逐渐澹化出了核心圈子。孙权自认为待江东诸世家不薄。
可是……看眼前这些世家的表现……如果解放党肯饶恕他们在大清剿中的罪行,愿意接纳他们投降的话,只怕这些世家们都会争相向新主子投诚,争先恐后地打开城门。
要不是解放党一向纪律严明,不可能宽恕他们的罪孽,孙权毫不怀疑自己的人头会在梦里被世家们砍了去。
孙权失望透顶,在这一瞬间,他想起了李定在文中写过的很多话。他不得不承认李定是对的,腐朽的世家到底还是落后的阶级,终究会被消灭掉。
世家就是这样,他们只顾着保证本族的利益,甚至罔顾国家乃至于民族的存灭。从三皇五帝至今,皇位上的掌权者换了一茬又一茬,可世家们强盛至今,还将一直存续下去——他们只效忠于胜利者,除非胜利者要彻底摧毁这个吸血的阶层。
如果孙权能够得知,在某个时空的历史上,即便到了民族危亡的时候,几个把控政权的大族们还在挖空心思倒卖军火、囤货居奇、贪墨公饷、挖前线顶着飞机大炮浴血疆场将士们的生命线……孙权会对这个阶层的贪婪和利己本质有着更深的理解。
孙权深吸了一口气,按着剑走出了帷幕,来到了文武百官面前。看着孙权难看的面色,百官立刻停止了议论,满怀期待地盯着孙权,期待这位雄主能够提出对策。
孙权想起了当初自己催促诸葛恪回师时诸葛恪的怒斥和自己的无奈,想起了当初这些世家们相互推诿不愿承担责任……
孙权沉默良久,最终长叹一声。机缘巧合之下,让其他时空的一句着名的话提前了无数年,来到了这个时空之中:“我非亡国之君,尔等皆是亡国之臣!”
孙权不再看那些绝望臣子的脸色,拂袖离开。
六月二十三日,孙承彦大军兵临城下。
六月二十四日,孙权召开朝会。在朝会结束之后,孙权便遣退身边的人,独自回到了宫中。人们再次发现这位君王的时候,孙权已经自缢于宫中。
太子孙登召集群臣,商议向孙承彦开城投降之事。
一度吝惜羽毛,不愿意出一丝一毫力的世家们,如今却表现出了相当强悍的战斗意志。他们知道,就算是自己投降了,李定也不会轻易宽恕自己,最后多半还是要让他们为那些冤死的泥腿子偿命。
世家大族们一致表示:“誓当尽疏家财,守卫建业直到最后一刻!”
他们心里还有微弱的希望:万一魏国人来得及时,让李定后方起火,说不定孙承彦就得被迫撤军。如果事态真的如此发展,那么他们就有了一线生机。
孙登在群臣的死谏乃至威逼之下,不得不同意了群臣的要求。建业城内,世家大族们使出了全身力气,打造了无数守城器械。大族的公子乃至奴仆们被重金赏赐,拿起武器站在了建业的城墙上。
算上皇宫内的卫兵,建业竟然拼凑出了几万人之多。这再次印证了当初诸葛恪面对来自建业命令时的正确:只要世家大族们肯出出力,是没必要一定让诸葛恪从边境线上撤兵回防的。
……
魏国的皇帝曹叡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早就命令司马懿带兵数万,兵进陇西,试图威胁益州的西北方向,以此来救援吴国。奈何魏国投以重金打造的贵族军还未完全形成战斗力,因此司马懿麾下都是些普通的魏兵。
和正在训练中的贵族军不同,如今司马懿麾下这些魏兵基本都出身于普通的平民人家,而这样出身的士卒早就用事实无数次证明了,他们在面对工农人民军的时候是靠不住的。
贫苦出身的农民子弟和解放党有着天然的统一立场。在这个战乱频繁、底层人民饱受压迫的时代,这个一致性更是被无限地放大。因此,司马懿并不敢贸然进入益州地界。
何况李定早有准备,季平亲帅一万工农人民军和数万民兵,戍守在边境线上。司马懿早就对敌手的战斗力心生忌惮,根本不愿意打这么一场面对面的血战。
于是,司马懿的这一路魏兵,虽然承担着救援吴国的重要任务,但也不得不和对面的季平打起了静坐战争。
……
围困建业数日的孙承彦见孙吴久久不来投降,于是便展开了对建业城的进攻。
综工基地生产出来的炸药包虽然经历无数次改良,但是威力终究还是有限。如果不是密集地堆叠,则很难有效地摧毁坚固的建业城墙。而如果要将炸药包密集地堆叠在建业的城墙下,则需要战士们冒着吴军的无数失石,强行冲到城墙底下才行。
之前邓安国就凭借炸药包密集堆叠的战法炸开了樊城的城墙,但是那是因为樊城守军没有戒备,被邓安国趁着夜色以轻兵偷袭了。如今建业严阵以待,要是孙承彦命令战士们强行冲到城下,那么伤亡将会非常大。
如今战场大局已定,孙承彦不愿意在胜利前夕,再让麾下的战士们付出巨大的伤亡。此刻他已经接到了东线诸葛恪投降的消息,自然更加不急不躁。就算是蹲在建业城外进行长时间的围困,他也有信心将建业这座孤城彻底困死。
但是,孙承彦还是倾向于尽快结束战斗,这样好尽快来建设荆州和扬州这两片新根据地。他紧急将前线的消息送回了涪陵郡,请求综工基地给自己拨发来一批尚未在战场上使用过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