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英之前进攻对马岛时,带上了黄友贤,不过在进攻南岛的时候,黄友贤显然有些受不了,随着大军长途奔袭的劳顿。
所以在经过北岛的时候,戚英一直把他留在南岛,辅助陈烈进行一些简单的内政工作。
对此黄友贤没有任何意见,反正他的强项也是看大势,而不是具体的军事谋划,随军作战其实有些多余。
现在戚英纠结的是先进攻松浦家,还是先进攻波多家,两者之间的顺序选择,并不是一言两语就能够说清,这也算是一种大势。
稍有不慎,可能就会使得现在好不容易得到的大好局面,立刻崩塌。
于是戚英将黄友贤找了过来,商议此事。
戚英和黄友贤两个人,在县衙的大堂之中,进行了一番交流,足足持续了两个多时辰。
整个过程,就他们两个在里面,谁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很快徐闯就得到了新的命令,让他暂时先回到松浦家,并且给他留下了联络的方式,之后自会有人和他联系。
戚英不准备现在就前去进攻松浦家,因为马上需要面对的是对于整个戚英治下,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春耕。
戚英已经和众人一起规划,在对马岛和五岛上引进更多的人口,对马岛和五岛的农业生产也必须要进行同样的规划。
戚英一点也不怕自己的农业技术被泄露出去,对于每一个地方,都是进行的军事统治,对人口的管控还是相对比较严格的。
像春耕这样的事情,每一个地方都是进行的有规划的,有序的工作。
也暂时都是在进行集体劳动,互相之间也有监督,还有专门派过去的士卒进行看护。
对于农业技术的保护区,戚英麾下高度重视,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一旦他们这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方式,还有高产的农作物,被倭国人知道,并且引入到倭国土地上,到时候有可能会同样引起倭国的人口爆炸。
你就想想明朝的中后期,人口忽然从五千万变成两个多亿,这和新的农业种植方式和高产作物,有着直接的关系。
好在这些事情都有下面的官员在负责,戚英自己可以当甩手掌柜。
在对马岛和五岛群岛有大量的,原来闲置的土地被开发了出来,只要可以耕种的地方,都被开垦出来,作为的农田。
不过与此同时,戚英要求要保证原有的水土状况。
比如说沿海、河流、山地一带的树木,不允许随意进行砍伐,就是为了以防引起水土流失。
防范水土流失是一个基本的环保概念,但对于戚英的这个决定,大部分人都表示不能够理解。
只不过戚英是势力的老大,他说了算。
黄友贤是唯一一个支持戚英的内政大佬,但是他引用的却是儒家的经典里面的语录,什么斧金以时入山林云云。
春耕顺利进行,士卒也休整了两个月,兵强马壮,粮草充足。
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除了进行春耕之外,戚家军这边最忙碌的或许就是金渔的船队。
冬末春初的时候,正是青黄不接的光景。
对于沿海的许多流民来说,之前的倭乱影响,得不到官府和富户的救济,生活过得极为艰难。
许多人在饥寒交迫之下,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可能性。
就在这时,有船队来到大明沿海,告诉他们,我们也是明国的官兵,我们占领了一大片海岛,能够让你们活下去。
一开始大家当然不信,他们还想着或许是跟之前一样的海盗,只是换了一种说法,想把他们给骗走而已。
海盗为了自己的兵员,也不是没做过这种欺骗老百姓的事情。
但是对方士卒展现出来的军容,以及各种装备、船只都不是海盗所应该拥有的东西。
这些外在的因素,使得船队得到了一小部分当地百姓的认可。
这些人于是大着胆子,想要跟金渔他们出海,至少可以某一条生路。
这些提前去的人在对马岛被安置下来之后,又有一小部分人被抽调出来,跟着军队一起返回到明国的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