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要上学了。
一大早,白老师就去了东风路上的院子接锦绣。
顾年华天没亮就赶了过来,要送锦绣去上学。为了庆祝锦绣上学,顾年华还特意跑去供销社给锦绣买了辆坤车。
坤车的车体是少见的白色,搭配着亮眼的嫩绿,十分的秀气。
梁潇做梦都想有辆坤车,见着这辆坤车,羡慕得不行。
锦绣见她眼睛都快粘那车上了,便笑着说到:"等我放学回来,就把车借你骑。"
梁潇激动得不行,巴不得赶紧就到下午了。
张招娣从知道锦绣要去上学以后,整个人都跟打了鸡血似的。跑到供销社买了整套的文具,又扯了帆布回来,亲自动手给锦绣缝了个书包。书包缝得时下的款式差不多,斜挎的,张招娣还在上面绣了几枝梅花,让款式普通的书包看上去漂亮了许多。
锦绣心情激动得不行,昨晚一晚都没怎么睡着。跑到空间里拉着王婷婷闹了半宿,又让王婷婷赶紧帮她多收集一些学习资料。她准备在这最后的一个月时间里,赶紧把所有知识都掌握完全,争取考上S省大。
早上一起来,锦绣就开始收拾自己。要上学了,之前的那些打扮就不太适合了。自己的这些衣服跟时下流行的款式比起来,都太过新潮了,穿着这些衣服去上学,会显得自己格格不入,也会太招眼。自己是去学习的,可没想在学校做什么招蜂引蝶的事。
把头发扎成马尾,又找了件的确良的白衬衣穿上,下面配了条墨绿色的长裤,脚上穿了双黑色的小皮鞋。这一身,清新简单,也不会显得掉价。
这身打扮,是锦绣特意参考了白月的意见的。别看现在国家物资还比较匮乏,但是爱美是姑娘家的天性,高中的女生,更是一个个爱俏的不行。虽然大家嘴上都不说,可谁不是有意无意地互相之间攀比。
等白老师过来,锦绣便挎着书包骑上坤车,跟着白老师去了一高。
两世为人,第一次背着书包走进课堂,锦绣的心情是激动的,也带着些忐忑不安。
她直接选择去了白老师带的那个班级。白老师是她干爸,不用想也知道白老师会多照顾她。她没道理放着这个近水楼台不用,偏要去别的班刷存在感。
一高的教学楼有三层,高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占一层,一层也就四个教室。每个班也就三四十个人,整个学校加起来,也就几百号学生。
现在这个年代,能上高中的学生,家里要么是条件好,要么就是指着孩子能通过读书出人头地的。大部分的家庭在孩子上完初中以后,要么让孩子去上中专,要么就直接回家帮忙做事养家。
白老师带的高三班在三楼的第二个教室。
锦绣的入学手续是学校领导亲自办的,所以不需要她再去跑腿了,直接跟着白老师去了班里。
这个点儿,正是早读时间,教室里一片沸腾。
白老师领着锦绣进了教室,那些还在早读的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就安静了下来,好奇地打量着锦绣。
锦绣也按捺不住好奇,打量着教室里坐着的学生们,突然一个熟悉的面孔让锦绣眼睛一亮。杨乐乐!没想到她竟然是白老师的学生。
杨乐乐自然也看到锦绣了,她简直有些不敢相信的眼睛。瞪着两眼直愣愣地看着锦绣。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同学叫张锦绣,从今天开始,就加入到咱们高三班了,和大家一起冲刺高考。大家欢迎。"
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白老师抬手示意大家安静,又说到:"好了,希望大家以后在学习上能多帮助一下张锦绣同学。"
说完又转头看着锦绣:"你就暂时先坐在最后一排吧。"
锦绣点点头,挎着自己的书包往最后一排走去。
"报告!"杨乐乐站起来,"白老师,我想和张锦绣同学同桌。"
白老师对班里每一位同学的底细都清楚得很,自然知道杨乐乐是槐树镇杨柳村的人,但他拿不准杨乐乐对锦绣是善意还是恶意。毕竟锦绣在杨柳村的时候,对她好的可没几个。转头看了锦绣一眼,发现锦绣满脸的欢喜,这才点头同意:"可以。"
杨乐乐欢天喜地把自己课桌里的东西收拾了,抱着书包去了最后一排,跟锦绣坐在一起。
"锦绣,你怎么来我们班了?天啦,我不是在做梦吧?你之前不是没上过学吗?"
杨乐乐一坐下,就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跟疑问,小声地跟锦绣嘀咕。锦绣前几天回村的时候,杨乐乐一直都在学校里上学,现在是高三最紧张的时期了,学校里一个月才给这个即将要参加高考的学生们放一天假。
锦绣小声地笑到:"我自己有在自学呀。"
杨乐乐瞪着眼睛,不可思议地说到:"锦绣,你真是太厉害了,竟然自学到了可以参加高考的程度。"
锦绣笑笑:"我的水平还差得远呢,不过是瞎猜撞上死耗子了,能不能考上,我这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那也很厉害了好不好?"明明去年锦绣都还只是一个苦哈哈的小孤女,怎么不过半年的时间,锦绣就摇身一变就要和她一起去考大学了?这个世界未免也太过玄幻了些吧。
锦绣也没办法跟杨乐乐解释,只推说自己已经自学了好些年,之前也专门请过家教为自己针对性的补课,这才勉强跟上。
杨乐乐相信了,毕竟除了这个理由,似乎找不到更合理的解释了。
锦绣刚来,还没书,杨乐乐就把自己的书放在桌子中间,跟锦绣一起看。
过了早读以后,白老师就拿了一套全新的课本过来,递给锦绣。
锦绣拿起笔,在课本上端正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学生生涯。
锦绣的到来,给高三班带来一阵新鲜感以后,很快便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毕竟现在离高考还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在别人身上过多的浪费时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