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桃园三杰初相逢时的年轻气盛,还有结义时的义薄云天,也有跟赤兔马初相遇时的喜爱之情,还有水淹七军、千里走单骑这样的经典情节,更有关公显圣时的神威凛然等等。
其实这样的题材也是老生常谈了,很多手艺人和画家都做过类似的系列,但是在不同艺人笔下的画面还是不同的,细节不同,风格也不同,甚至于对同一个故事的解读方式也各不相同,不但不同,更有高下之分。
徐景行自觉他在艺术加工能力方面还是很有优势的。
所以当他完成关二爷这一系列之后,直接将这些小巧的雕件一一拍照存档并且发到朋友圈里,这样的小件很受欢迎,他朋友圈里有很多人是有能力购买也有意愿购买的潜在顾客。
不过期然,不大会儿他就接到了好几个电话,都是问价的。
这些小型玉件个头不大,价格再高也有个限制,市场价也就几十万上百万的样子,中等富豪就能买得起,不至于让人一看都不敢问价。
甚至有人开口就要买一个系列,甚至有人想订做一个系列。
对于这些,他来者不拒,做生意么,肯定没有拒绝客户的道理,尤其是这些小物件做出来就是用来变现的——他最近确实太穷。
只是就算再穷,这些想入手的朋友们也只能等到店铺开业之后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当然,他也不是只做关二爷这一个系列,而是打算将很多热门人物都囊括其中,比如说刘关张、诸葛亮、赵云、黄忠、曹操这些。
其实,就《三国演义》来说,准时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宝库,为广大艺术创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几乎随便一个人物拎出来都能做一个小系列,其中可歌可泣的符合传统价值观的人物更是多不胜数。
就连被《三国演义》贬为奸雄的曹老板也有非常多的精彩段落,如果能把演义中的曹老板和真实历史上的曹老板结合起来,看完全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创作素材。
至于其他女性,像甄姬、糜夫人、孙尚香、徐氏这些都可以浓墨重彩的进行刻画。
只是这么多素材,他只能一点一点来。
关二爷一个系列完成之后,就轮到刘关张这个三人组了,三人组从初相识到桃园结义,再到古城相会这些,也能做个精彩的系列,搭配着《三国演义》的原创诗句,每一件作品都是有图有文的精品雕件。
不过考虑到大众不是特别待见刘备,所以就没给刘备做单人系列。
倒是张飞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张飞够莽,但莽也是一种特色,莽的好也能令人拍案叫绝。最关键的是张飞的传奇性质虽然没办法跟关二爷比,可是留下的精彩小故事一样多不胜数,甚至因为张飞比较鲜明的个性会营造出很多冲突性质比较强烈的画面,比如说义释严,一般人玩“欲擒故纵”这招很正常,人们也不稀罕看,可是张飞这么个莽汉忽然会用计了,而且用的还不错,就难免令人拍案叫绝。
而他要做的就是在画面中将这种矛盾刻画出来,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反差”。
嗯,真正意义上的反差,也对不是那种反差。
做完刘关张,就轮到诸葛亮了,这可是比关二爷更具传奇性质的传奇人物,甚至于历史上比演义中更有传奇性质,个人能力、个人魅力以及精神属性都不是简单的一句“智多近妖”能概括的。
而徐景行最欣赏诸葛亮的地方在于诸葛亮不会随大流,更有一种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使命而奋斗终生的坚定信念,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做不到这一点,但他非常尊敬能做到这一点的人。
不像某些人,自己做不到就认为别人也做不到,如果别人做到了就认为别人是别有用心、装腔作势、沽名钓誉、没有自知之明等等,甚至于根本不承认别人做到了,会从一切角度寻找破绽去攻击对方。
好吧,他就是喜欢诸葛亮。
为此他打算以诸葛亮为主角,好好的创作一个系列,不止是人物小传那种简单的小系列,而是打算做一个大的系列,那种将诸葛亮一生都囊括进去的大系列。
当然,这是一个大工程,得慢慢来,很有可能在首都店开业之前都做不完,因为提到诸葛亮之后他脑子里闪过的灵感太多了,只觉得随随便便就能做上百件出来,如果再细细琢磨一番,这数量将会更多。
那么从那儿开始呢?
当然是要从躬耕南阳开始。
躬耕南阳这个画面看起来很简单,完全可以当做隐士图来做,画面中有一座山、一条小溪、一块农田、一座茅屋、一个隐士外加一个童子,嗯,反正常规意义上的隐士图就是这样的。
但他要做,当然不会随大流的这么做。
大山可已有,小溪也可以有,农田、茅屋、童子也可以有,但作为主角的隐士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
而这就要考虑一下诸葛亮当时的状态了。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绰号说明了一切:卧龙。
就在三国演义中,曹老板说过:“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条龙,但只是暂时卧于南阳的茅庐中罢了,迟早会乘时而变,飞腾宇宙之间兴云吐雾。
所以徐景行要做的就是在画面中将这种虽然卧着但始终在酝酿着乘时而变的画面感。
这种玄之又玄的感觉要如何表达出来?
当然是借助文学的表达方式了,通过对画面中的细节要素来表达这一点。
于是在他的设计中,画面变成了这个样子:以一座小山加若干平整的农田为大背景,以一座干净整洁的大院子做近景,把主角诸葛亮仿制在房屋的书房内正在读书的样子,旁边还有个正打哈欠的小书童在扇扇子。
嗯,画面就是这么简单,但简单画面下的细节却需要细细琢磨。
首先,农田耕耘的整整齐齐而且看上去数量还不少,这表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不止是口头上说说,而是真的有种田,尽管可能不会是亲自动手,但足以说明他对农业非常重视,也为以后执政蜀国内政时重视农业的政策奠定基础。
其次,诸葛亮的动作,看似在读书,可细看就会发现他读的不是书,而是一副展开的地图,如果细看就会发现这是一副军事地图,上边有若干关卡、山川水流地形走势,如果再细看,就会发现地图上的山水地形跟蜀中一带非常相似,这也正好表明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战略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准备。
再次,诸葛亮的书桌上立着一支蜡烛,而且是点亮状态,虽然在玉雕作品中没办法清晰的表达出黑夜与灯火这两种跟色调紧密相关的要素,但只要刻画出火苗的轮廓就足以表明一切,告诉大家诸葛亮这是在秉烛夜读,暗示诸葛亮就算是在隐居状态也非常刻苦。
最后,打着哈欠扇扇子的书童。一般隐士图中的书童基本上跟路边的石头小溪一样是个点缀物,可有可无,也可以是任何形态,但在这里,通过对书童动作、神态的刻画,来告诉读者天很热、天很晚这两个无法直接表达出来的要素,以此来反衬诸葛亮的刻苦。
看明白这些要点之后,就会明白诸葛亮为什么会被称之为“卧龙”了。
卧龙首先是一条龙,是迟早要乘时而变飞腾与宇宙之间兴云吐雾,不会一直卧下去;其次,就算是卧龙,卧着的时候也不是在打盹,而是时刻准备的乘时而变,为自己飞腾宇宙之间积蓄力量。
对应在诸葛亮身上,就是说诸葛亮这个人有大才,而且是不甘平凡的,绝对不会甘心于做个耕田的农夫,也不是纯粹的隐士,就是一条龙,一条随时想着飞腾与宇宙之间的巨龙,等的是明主,更是一个时机。
说实话刘备虽然算得上是个明主,但却不是最佳选择,最起码孙权和曹老板都不比刘备差,实力比刘备更强。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刘备做主公呢?
因为刘备可以为诸葛亮提供更更广更远的飞腾空间。
说白了,就是在刘备手下,诸葛亮能做的事儿更多,可以发挥出百分百的实力。如果在曹老板或者孙权手下,诸葛亮要么做个郭嘉那样负责出谋划策但不掌握实权的军师,要么像荀彧那样只负责内政,不可能军政大权一把抓,更不会被托孤。
但诸葛亮又不是那种他贪恋权势或者富贵的人,他的人生目标只有一个: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为他是一条龙,迟早会腾飞的,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让他尽情兴云吐雾的机会。
刘备则是那个机会。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那么就能理解诸葛亮在蜀国时期的所作所为,也就能彻底理解诸葛亮这个人以及这类人的所思所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