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太子密谈后,朱棣一直待在府上专心教养孩子,毕竟二月份的时候三岁的弘盼离世,让朱棣心疼了好些天。
前世不是没有经历过丧子之痛,只是高燧不过出生数日,自己还没抱过就没了,自然没有太多的感触。
又想到宋氏那两个早夭的女儿,朱棣对于清皇室子孙的夭折情况十分疑惑,这绝不正常!
三百多年前父皇未登基时,兄弟姐妹那么艰难的情况下,还全都活下来了,现在大批人精心伺候着,皇子皇孙早夭的却多的可怕。
眼下自己已经二十二岁了,活下来的孩子,却只有这一子一女,实在是单薄得紧,不由朱棣不重视。
好在满人并不注重男女设防,朱棣本人也不怎么介意,便把两个孩子全都移到前院亲自照料,还手把手教导他们读书习武。
朱棣对于弘晖的表现十分满意,深感他就是自己一直期待的嫡长子模样,个性沉稳,心思善良,读书聪慧,习武更是极佳的好苗子。
原本乌拉那拉氏不能再生育了,弘晖便成了自己唯一的嫡子,朱棣还有些失落,现在反倒是庆幸起来,这样就再不会有世子之争了,虽说满人不在乎嫡庶,但自己府上绝不允许。
这天朱棣正在书斋盯着孩子们背书,便让苏培盛拿来邸报和信件打发时间。
邸报上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信件也全大同小异,都是门下奴才日常请安罢了。
看了半天朱棣正准备交给苏培盛处理时,一封信掉落出来,熟悉的字体,熟悉的封装,熟悉的暗纹,只一眼朱棣就脸色大变。
玉英瞧见,跑过来拾起信封,一看就大笑道:“阿玛,这人真有意思!还殿下亲启,这都那门子老黄历了,哈哈哈……”
朱棣暗自握紧了拳头,深呼一口气,拿过信封仔细观察片刻,这才问向苏培盛:“这信什么人送来的?”
苏培盛谄媚地笑道:“听门房说,是个大和尚,想必是听闻爷喜好佛学,想要与您切磋一二。至于这称呼嘛,出家人不理俗事,难免消息滞后。”
玉英闻言,飞快地夺过信封,刺啦一撕取出信纸,大声念出:“庆寿寺?”失望地扔到地上,滴咕道:“什么嘛!庆寿寺?有这个寺庙吗?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师,就是邀请阿玛你,也不是这个态度啊!连个时间都没有,算什么啊!”
庆寿寺!这个自己一直刻意忽略的地方,还有……道衍。
虽说自己一直都很想找人聊聊带着前世记忆投胎的事,道衍这妖僧也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可朱棣却更怕见面之后,道衍再次拿出一顶白帽子,说要献给自己,那可就麻烦了。
但道衍这样以造反为人生追求的,无论如何也不能沦落到外,万一去了别的皇子那,自己和太子岂不是很危险。
玉英看阿玛一直沉默不语,大眼睛胡熘熘转了转,扯着朱棣袖子娇笑道:“阿玛是觉得这位大师是个世外高人,想要见一见?您带玉英去庆寿寺瞧瞧嘛,玉英都好久没出过门了。”
朱棣对于女儿的撒娇,向来抵挡不住,何况这道衍也是必须一见的,捏捏女儿软糯的小脸,柔和地笑道:“你啊,自打出了宫,你出去的还少,快回去背书吧,背不出来阿玛就不带你去了。”
玉英兴奋地应了一声,跳回自己的座位上,摇头晃脑地背起书来。弘晖年纪虽小,却一直未被影响,自始至终都在专心背书。
朱棣得意地看着这一对儿女,缓缓起身往书房走去,捏着信纸的手因为用力透出一丝丝病态的惨白。
回到书房,朱棣取出暗格中深藏的药水,往信纸上撒去,瞬间信纸上原本的“庆寿寺”三字消失,缓缓出现另一行字:“陛下,九月初九庆寿寺,道衍有要事相商,请您务必前来!”
朱棣无力地跌坐在椅子上,道衍!他居然又出现了,他口中的的要事是什么?不会又是让自己去争夺皇位吧!
道衍肯定是知道了什么,难道说他也敏锐地觉察出皇阿玛的心思,他想要做什么?让自己和太子闹翻,也去追逐储君之位?
不对!道衍是怎么知道自己就是朱棣的!虽说用了一些障眼法,可明显他很是笃定,他凭什么?而且他也是带着记忆重生,难道说这是他早就谋划好的吗?
突然想起周岁时,自己无意间写下的那个字,朱棣大惊失色,难道说自己真的是真命天子,这一世注定还是要做皇帝!
朱棣一直都觉得前世自己是被逼着走到了那个位置上,要不是父皇的猜疑打压,和朱允文的步步紧逼,自己根本就不会听从道衍的蛊惑,去做这么一件看不到丝毫胜算的事情。
好在距离九月初九不过只有数天时间,朱棣再怎么烦躁不安,还是早早就带着儿女去了庆寿寺。
路上弘晖和朱棣同骑,路上一直左顾右盼,朱棣随口问道:“看什么呢?”
弘晖疑惑地问道:“今天好怪啊,这些人怎么都不让路呢?”
朱棣低头用下巴摩挲着儿子脑袋上的小绒毛:“因为今个咱们便装出行,不是以贝勒府的名义,自然不能让人净街。”
弘晖眨巴着大眼睛问道:“那以前这些人,跪拜的都是贝勒这个名号,而不是阿玛和我吗?”
朱棣愣了一下,才喃喃自语般回答:“是啊,他们跪拜的是皇子皇孙,并不在乎那人到底是谁。弘晖……你喜欢这样,还是以前那样?”
弘晖欢快地答道:“当然是现在这样,净街的话多扰民啊!而且这样我能看到每个人脸上的表情,而不是一排排低着的脑袋。”
朱棣心中一动,是啊,连幼小的弘晖都知道,不能饶民!暗自下定决心,哪怕是亲手杀了道衍,也不能留下他祸害百姓!
庆寿寺并不远,朱棣等人又是轻装骑行,很快就来到了寺院门口。
站在门口,朱棣踌躇许久,这里虽然还是那么庄严肃穆,却也透着说不出的陌生。
或许不是因为后世子孙一次次的改建,仅仅只是自己从未认真看过这所寺庙,每次来全部心思都在与道衍相商的密事上了。
看着迫不及待的小儿女,朱棣一手牵着一个往寺内走去,路上轻声讲述着庆寿寺的历史,听得两个小人满心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