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板,传说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洪武)发明。因数来宝及竹板艺人都供奉朱元璋(朱洪武)为祖师爷,供奉朱元璋(朱洪武)的画像为手持竹板。竹板适用于各种曲艺说唱的节拍伴奏。因伴奏的曲种不同,板的数量也有2块、5块和7块之分。竹板板数多种;竹板使用毛竹制作,以选择不带竹节、无劈裂和无虫蛀的竹材为佳。竹板由两块长16~19厘米、宽7~8厘米、厚1厘米的瓦形竹板组成,上端用绳串连,下端可以自由开合。
竹板适用于各种曲艺说唱的节拍伴奏。因伴奏的曲种不同,板的数量也有2块、5块和7块之分。竹板使用毛竹制作,以选择不带竹节、无劈裂和无划痕的竹材为佳。竹板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度日。河北来京行艺的鼓书艺人刘丹池为谋生计,与其师张连奎放弃弦索,改用竹板伴奏演唱。刘丹池下传弟子分成两个支脉,一脉以金永贵为代表,下排万、福、来、临、贺、国、顺、玉、海、潮各字辈传人;又以一脉以王永祥为代表,下排春、德、庆、田、祥、常、如、胜、茂、宣各字辈传人。清末民初是竹板书在北京的兴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代表艺人,佘来荣、贾宝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在东安市场、朝阳门外、门头沟、天桥等地演出,极受听众欢迎。
图片
佘来荣英年早逝,未有传人。贾宝山收徒三人:张顺明及关顺贵(兼唱西河大鼓)、关顺鹏兄弟。关氏兄弟拜师不久,贾宝山遂去世,便由大师兄张顺明代师传艺。但关氏兄弟只学了竹板书的中、短篇,不能适应演出长篇的需要。民国十七年(1928)关顺贵、关顺鹏又拜鼓书艺人田玉福为师,学习了《战国春秋》、《跨海征东》、《薛家将》等长篇大书,开始在天桥等地打板演唱。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北京唱竹板较有影响的演员数关顺鹏和女演员宋相臣等。关顺鹏善于运用“京音”演唱,世称“北京竹板书”;宋相臣袭用河北乡音演唱,世称“河北竹板书”。经过几代艺人的不断努力,使竹板书的艺术水平大大提高,他们继承了河北竹板书唱腔朴实无华、乡土气息浓厚的艺术特色,并吸收了各种大鼓、小曲、梆子、评戏等姊妹艺术,丰富了竹板书唱腔的音乐,形成独特风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竹板在北京已罕见演出。
3 五功三技编辑
五功三技为了给下一步竹板击节的各种板式创造条件,必须加强臂、肘、腕,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下面将五功三技的基本练习方法介绍如下:
“节子”基本功
节子的基本功分为五种,即:、撩、颠、摇、抖。(1)功:将节子立直,食指横穿底板前隙,拇指自然扬起,中指、无名指、小指,贴在底板的后侧,随即腕子摇动,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此动作就像扇子时手腕摇动一样。功要求动作自然,每半拍一个声音,速度平稳均匀。(2)撩功:以功为基础,速度加快一倍,用底板将上块板撩起,发出嘀的声音,用此功增强腕力。(3)颠功:将节子横握,拇指按在节子的顶端,肘、腕往上推动,使节子颠起,也发出单点嘀的声音,速度与撩功相同。(4)摇功:将节子立起,侧面朝外,拇指放在弟一块板的腰部,腕子左右摇晃,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嘀的声音。当前四块托起的时候,再被拇指弹回,又发出嗒的声响,如此反复,前半拍为嗒,后半拍为嘀,速度均匀不要快。(5)抖功:在摇功的基础上,腕子急速抖动,继续发出哗....的声音,速度要均匀,切忌忽快忽慢。
“大板”基本功
大板的基本功练习分为三种,即:握、挑、扬。(1)握法:右手拇指为一方,其它四指为一方,将底板握住,侧面朝外,持板位置在拴绳处的下端,掌心与底板凹槽约有半个鸡蛋的空隙,手掌与竹板接触之处尽量密合,要能形成一个共鸣箱。肘和腕子向前推动,撞击前板,发出呱的声音。腕力似扇,速度较慢且均匀,手握竹板要松弛。(2)挑法:将拇指穿入拴绳处,用虎口轻轻夹住底板,另四指松开,协从拇指的动作,手腕转动,底板与前板的下端撞击,发出台的声音,类似戏剧乐器小锣的声响。(3)扬法:将底板握住后,臂往上扬,前板随着扬起的贯力,向上起翻,与底板成平行。然后,臂肘下落,发出呱的声音,反复进行。另外还有一种综合挑法和扬法的操作。在上述挑法的基础,手腕转动更为用力,以底板下端与撞击前板,发出特的声音后,顺势将前板扬起。再将前板往下砸,发出呱的声音,反复进行。
4 合成编辑
口诀
单项练习熟练之后,进入合成节段。可按数来宝,三、三、七的板式,基本点儿合成,口诀为: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心念手打:(每小节为一拍)口诀:│一二│三0│三二│一0│节子:│嗒嘀│嗒0│嗒嘀│嗒0│大板:│特0│呱0│呱0│呱0│口诀:│一二│三四│五六│七0│节子:│嗒嘀│嗒嘀│嗒嘀│嗒0│大板:│特0│呱0│呱0│呱0│
练习要求
(1)位置:敲打节奏时,节子与大板侧面朝外持板姿式,低不能超过腹部。在练习的时候,动作要求伸展,里外前后,左右上下,运动自如,为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础,立、平撩,可进可退,防止一种姿式的倾向。(2)节奏:以钟表速度做为节拍的标准,时钟、手表行走的速度有快慢之别,在练习时可采用各种速度,练习节奏的准确性。(3)音量:要有强、弱的控制,要掌握节子方面的五指功能。其功能为:拇指为挡,食指为挑,中指为托,无名指为贴,小指为协。五指间互相配合,控制音量。
图片
5 演唱板编辑
演唱时,为配合各种句式,所采用的板点,用来烘托情节,这里称为演唱板。演唱板主要节子的运用:
基本点儿
是叙述句子时用的板式,也是全段基础。使用时,将节子立起,侧面朝外,腕子左右扭动,先用底板将前四块板推起,发出嘀的声音,待回来时撞击底板,又发出嘀的音,当弟二次推起时,拇指横在节子的腰部出嗒的音,拇指又借样回撞击底板,又发出嗒的音,如此反复,要求速度均匀,较慢。嘀x嘀嗒x嘀x嘀嗒x
单点儿
拇指将节子的顶端按住,用腕将节子托起时,拇指下按,撞击底板机,发出嗒的单点机声音,此节奏适用于垛板为1/4节拍,速度较快。嗒xxxxxxx
双点儿
腕子左右扭动将节子推动,拇指将节子的腰部挡回,撞击节子的底板机,推起时发出嘀的声音,挡回时发出嗒的声音,如同钟表的摇声、产生了双点节奏,适用于俏口的句式: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垫点儿
用于句子的结尾处。在演唱肘惟恐节子音量压演唱嗓音,因此,节子的音量要适当,当句子结束时,再加大节子的音量由于上述要求,才产生了垫点儿,但速度和演唱时一样,发出嘀嗒的声向,大致分为三种。(1)句尾垫点儿:○满山.的森林密屋屋,○嘀嗒嗒○(2)无板垫点儿:句子演唱时无拍节,和说话样,使用垫点时再加节奏。象山东快书的句式演唱相仿,唱完一句后加铜板的过门儿。二武松一听火往上撞。○嘀嗒嗒○(3)达花垫点儿:句尾加垫点,发出嘟的长音,或句中加垫点机。○一轮红日东方起,看日出,(嘟.....嗒○)您奔东岳蹬泰山。
颠点儿
将节子平端,放在腰的位置,拇指按住节子的顶端,腕子上下颠动,发出来嗒的单点声向,节奏1/4节拍,一字为一板,板起家出,字停板上的板式。嗒xxxxxx
火车点儿
与火车行进时发出的节奏相仿。要求速度均匀,双人快板或数来宝适用此点机,因它节奏鲜明一拍即合。嗒xx嗒xx嗒xx嗒xx
晃板
无有节奏,拇指放在节子腰部腕子急速抖动,达续发出哗──的声音,表现紧张的情节适用于此点儿。
拈花
将节子平端,用腕颠起发出嘀的声音,拇指放在节子的腰部,当颠起后出拇指发出嗒的音,随即挡回撞击底板机。拇指与拈花相似。胳可伸、可缩、可前、可后、可长、可短、可上、可下,此节奏适用于配合各种人物的动作,表现快活。嘀嗒嘀嗒x嘀嗒嘀嗒x
凤点头
拇指将节子的顶端按住,拳至与耳相齐,肘腕大幅度甩下,至左半姆相齐,发出嘀的音,然后,肘腕臂拈又拳至耳齐,发出嗒的音,如此反复,由于节子上下舞动如鸡啄碎米,因此称为凤点头,此点机适用于贯口或结尾时使用。嘀嗒嘀嗒嘀嗒嘀嗒
混合点儿
前边所述各种板式的结合。单点儿、双点儿、晃板,等达环套用,可根据情节变化,起承结合,配合不同的板点机,也许一句当中前半句是火车点儿,后半句就改为风点头。总之,变换频繁,适用于一些高难度的情节及人物处理,混合点的创造在人物多变,情节复染的处理上,给快板书演唱表演,解决了很大的困难。
6 开场板编辑
开场板使用于快板书演唱的开端,起到很好的拢神效果(凝聚观察的注意力),更是快板书表演的一大特色。在前两节的竹板操作基础上,开场板更重于左右两手,节子与大板的互相搭配,难度也更大。开场板是由各种不同的板式所组成的,组合则因人而异,可以任意拆组。由于快板书演唱的派别不一样,开场板的演奏也不同,这里综合几位快板书名家的打法,分类解说,参照如下:
基础板
是开场板的主要板式,也是各种花点儿,转换的扭带。起着运接的作用,是最基础的点儿,由始至终全用此点儿贯穿。起板时,节子甩动两下发出嗒、嗒的两声响,规定出节奏,然后大板与节子配合。节子:│嗒0│嗒0│嗒嘀喀│嗒嘀│嗒嘀│嗒0│大板:│00│00│特0│呱0│呱0│呱0│
鸳鸯点儿
大板采用下点上敲的板式。下点时,拇指穿入两块竹板之间,撑住线绳处。以右手虎口夹住底板,向左敲打前板,发出台、台像小锣一般的声音。然后扬起前板,连续板落,发出呱的声音。由于细声粗声结为一体,故称之为鸳鸯点儿。节子:│嗒嘀喀│嗒嘀│嗒嘀│嗒0│大板:│台台│0台│0台│台0│节子:│嗒嘀喀│嗒嘀│嗒嘀│嗒0│大板:│特0│0呱│00│呱0│
马蹄点儿
这种板式酷似马蹄行走的声音,发出勃,得的声响。演奏时,右手掌握住大板的底板,拇指横在底板上部打孔穿线处,其余四指弯在底板前面侧边;掌心拱起,捂住底板的瓦垄处(凹面),形成共鸣箱。手腕转动,用底板敲击前板,发出勃的声音。然后掌心动作不变,用拇指和食指原地捏住,固定底板,其余三指张开;手腕转动,用底板敲击前板,发出得的声音。节子:│嗒嘀喀│嗒嘀喀│嗒嘀喀│嗒嘀喀│大板:│勃0│得0│勃0│得0│
剃头
演奏此板式时,节子不再抖动。用拇指将节子的腰部捏住,靠虎口的张合,以中指、无名指、小指,托动底板,撞击前四块板,发出夹的声音。右手大板扬起,上端相迭,用虎口握住两板迭接处,两板平行成一字。转动手腕,以大板前板的前缘,往节子底板的顶端敲击,发出啪的声音。然后再以大板前板的前缘,搭在节子底板的顶端,顺势拉下,在节子的前四块板上端,轻轻括出较长的聒~的声音。节子:│夹0│夹0│夹0│夹0│大板:│0啪│0聒~│0啪│0聒~│
滚板
衔接在剃头板式之后专用的板点。由于大板的动作,呈现划弧一般的滚动,所以称为滚板,共有三个碰击点。当剃头板式收尾时,也就是聒~的声音一完,左手腕向上翻转,以节子下端,撞击大板前板的凸面中段,发出翻的声音。接着,节子不动,右手腕向上翻转,手往上抬,令大板底板凸面下端,撞击节子下端,发出:挑的声音。随即,在节子发出两拍夹、夹的声音中间,右手掌心向上,反握大板,以底板下端,向左横向撞击节子第一块板的中段处,发出撞的声音。节子:│夹0│夹0│夹0│夹0│夹0│大板:│0啪│0聒~│翻挑│0撞│00│
莲花板
用运腕力,将节子快速抖动,发出嘟~的声音;延长两拍后,用大板将节子的节奏切住,这就是莲花板的打法。由于嘟~的声音达续两拍,比起其它板式的节奏花样要特殊,因此称为莲花板。节子:│嘟....│....0│嘟....│....0│夹0│嘟....│....0│大板:│00│呱0│00│呱呱│0呱│00│呱0│
连板
大板高高扬起,达续敲出,节子根据大板的拍节,配合节奏。此板式在对口快板或数来宝中经常使用。节子:│嗒嘀喀│嗒嘀喀│嗒嘀喀│嗒0│大板:│呱0│呱0│呱0│呱0│
收尾板
开场板即将结束时使用,速度缓缓减慢,为起唱做好准备。节子:│嗒嘀喀│嗒嘀│嗒嘀│嗒0│大板:│特0│0呱│00│呱0│节子:│嗒嘀喀│嗒嘀│嗒0│大板:│特0│0呱│00│节子:│嗒0│嗒嘀喀│嗒嘀│嗒嘀│嗒0│大板:│特0│特0│0呱│00│呱0│节子:│嗒嘀喀│嗒嘀│嗒0│大板:│00│00│呱0│
7 文化遗产编辑
竹板书形成于清嘉庆年间,是在莲花落基础上衍化出来的一个曲种,流行于河北和京津地区。清末民初是竹板书在北京发展的兴盛时期。当时北京出现了许多竹板书艺人,他们在东安市场、天桥等地演出,上座率很高,极受听众喜爱。北京的竹板书又分为“京腔竹板书”代表人物有关顺贵、关顺鹏兄弟;“河北竹板书”,代表人物是宋湘臣。关、宋两派竹板书各具特色,“关派”演唱的特点改河北乡音为京韵京音,同时吸收了大鼓、小曲、戏曲等姊妹艺术的音乐曲调,演唱长篇故事大书,表演稳健、含蓄;“宋派”注意刻画人物形象与情感,活泼大方,在语言音韵上却仍沿旧习,使用河北乡音;宋湘臣表演风格与关顺鹏表演技巧形成鲜明的对比,被公认为天桥演唱竹板书的两大门派。竹板书具有浓郁的“宋派”竹板书特点,表演的同时在身段上又有所发展创新,在人物刻画上注重形象和情感的结合,唱腔仍沿用河北腔调,表演诙谐幽默。他是目前能演唱其曲调的年轻曲艺演员。初听“竹板书”并未留下印象,只是对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一群年轻人酷爱传统的曲艺艺术,并且身体力行的传承、演艺这种几乎失传的曲艺艺术深感疑惑。2006年初在中国文化热浪日渐高涨的情况下,文化的多元化、文化消费形式的求新猎奇,使得众多“纲丝”们不断地追捧新的明星大腕。可是“超女热”刚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次掀起了新一轮的文化热浪。郭德纲作为一名年轻的曲艺演员,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每场演出中仍然不忘演艺传承传统的民间曲艺“竹板书”,至今他还能完整的演出宋派“竹板书”的代表曲目《耗子告猫》、《古城会》、《华容道》和“什不闲.莲花落”代表曲目《王二姐思夫》、《十里亭》、《丁香割肉》等,使众多“纲丝”们在欣赏相声的同时,更加领略到传统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重温“竹板书”,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富裕起来的百姓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本身,而是要寻求精神生活的充实与满足。对民族文化和京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被社会和人们所关注。竹板和节板有时合用,有时单用,它们是快板、山东快板、天津快板、四川金钱板等曲艺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常由表演者自打自唱,起制造气氛和烘托情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