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白衣在这个世界是个十四岁的少年,但他不仅仅是灵魂超过了年纪,身体也比一般少年发育得早了些。
他的个头过了五尺半,双臂显得略长,隐约及膝,上下身刚好是四五分,显得身量大且潇洒。
不过,对比于他身旁那个凶恶的大汉,他显得矮了太多。
此时,大汉正驾着小舟,笃定地问他道:“习武尚早,却也要看资质。你的身与心都很稳健,资质很好,筑基应当很快,此时也可选择一下今后擅使的兵刃。”
看了看自己的双手,陆白衣又看了看大汉的黝黑铁棒,心里暗笑。自己的这个老大看来是有些高兴坏了,明明只有一根铁棒作为自己的兵器,平日里也不见他在周边晃荡的时候使过别的兵器,却还要问自己想学什么兵刃。
“我想学棍法。”
长拐与长棍相差无多,想来……
“是吗?”
大汉看来有些失落,他想到了陆白衣的顾虑,也明白是自己没有说清楚。
于是略一思索,当即从怀中掏出一卷有些老旧的绢绸,小心翼翼地递给白衣,直接了当地说道:“我要你学剑。”
陆白衣有些不解,他轻轻展开那卷绢绸,细细看着。这是一副击剑的图谱,看样子年头已经足够久远,图样虽然清晰,却好似缺了一小半。更令人讶然的是,这图谱上握剑的不是寻常男子,而是一只活灵活现的猿猴。
这是什么武功?金大师的故事中难道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剑法秘籍吗?
少年百思不得其解,唯有看向自己的老大,却骤然间闪过一道灵光,像是似曾相识。
正当此时,大汉也停下了手中的木桨,盘结如枯藤的嘴唇也开始讲述这份图谱的来历,向自己新收的手下说明自己的心愿。
“世人都知,我刘定胜是鱼龙帮的红花双棍,也知我武功路数尽是东拼西凑而成。虽然在江湖中闯下一些名声,却也只能算入二流。”
“这些年江湖风急水恶,与丘处机丘道长一番赌斗,虽全了我的名头,却折了我兄弟刘元桥。之后数年风雨,鱼龙帮也只余下老子孤身一人。如今想来,江湖险恶,欲做侠士,必定会有所牺牲。”
大汉的面容丑恶好似猛犬,声音干哑难以入耳,却尽显了所谓老江湖的悲凉和沧桑。鱼龙帮之中兄弟情同手足,最后却只余下他一人度此残生,人间凄楚莫过于此。
然而,在他的故事中,这位丑恶大汉却从未痛苦沉沦,反而尽显一名真汉子的豪情与担当。这一番境遇,道尽了江湖的险恶,与英雄暮年的凄凉。
陆白衣心中微微酸楚之后,却陡然生出一股英雄好汉的壮志豪情。他想做这样重情义真性情的豪杰侠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刘定胜的故事没有说完,青衣的少年却已知道他的心愿与缘由。
“他要自己学剑,大概不仅仅是因为怕自己功夫低微,没有什么可以教的。”
这图谱应该就是这老大要自己学剑法的由来,上面依稀可以看见,记载了春秋时越女习自白猿的无双剑法的“猿公击剑图”。虽然只有图形较为清晰,那些应当存在于旁作为解说的字迹早已经不知遗落了何处。
鱼龙帮武功路数尽起于草莽,却不想还有这样的绝世剑法传承。不过那图谱并不完整,想来,应是其中剑法招式虽在,最重要的内功心法却已经失传了。
陆白衣听着刘定胜讲鱼龙帮行侠仗义的故事,虽然早已从来嘉兴的路上,从路人的口中一一知晓,却也明白,这不仅仅是在讲一个老江湖数十年的风霜,也在言传身教自己,何谓侠,何谓义。
等讲到这份“猿公击剑图”的时候,大汉才顿了一顿,竟然语带悲戚甚至乞求地说道:“我要你学剑,不单是你的资质和聪明,也是为鱼龙帮寻一个传承。这图谱的主人,是个情义无双的好女子,却遭天妒地早早去了。英雄好汉自当为侠义不惧生死,但她这样的好女子,竟也无法善终。老子恨不得一孤拐戳瞎这贼老天那对有眼无珠的无用招子。”
“白衣,你定要学好这剑法,告诉这世间,还有鱼龙帮这个响亮的名号!”
少年不语,只是捏紧了手中的绢绸,跪在老瞎子的面前,咬着牙崩出两个字。
“我学!”
世事无常,但青山忠骨,无人寻问的故事从未断绝。陆白衣内心那炙热的不甘告诉他自己,自己并不像自己所想的那般冷漠,他还有这一腔热血正待沸腾喷薄。
学剑不易,因为刘定胜出身草莽,大字不识一个,看不了图谱,武功如今低微,也教习不了剑法。他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给陆白衣打基础,喂招式,为他今后的成就增加一些底蕴。
习武之人筑基扎马,除了因为内功心法中呼吸吐纳的需求外,也要求练就“一准两稳”,即眼准、手稳和心稳。
敌我对招,首要是眼准,看清对方的动向、招法和运招轨迹,只有把握住对手,才能做到知彼。
其次手要稳,无论什么兵刃或是拳脚,出手稳才能指哪儿打哪儿,心稳亦然,此为知己。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是武学的基础,也是一切武功的要义。
陆白衣确实有很大的优势,他的手虽然没有力量但是很稳健,性格也很沉稳,所以老瞎子才认为这是个学剑的好苗子。
入夜,少年在灯下一遍遍揣摩着这卷“猿公击剑图”,突然眼前金芒闪烁。柳木的方桌上一段金红色的文字显现出来,像是用烙铁勾画浇铸的,还残留了一股扑面的灼热气息。
“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