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之死,让天下形势大变,首先出现变化的就是关中之地,关中各州府纷纷倒向梁王,西京也完全重新落入梁王之手,可以说本来持观望状态的州府郡县大部皆已落入梁王之手,而随后,太子太孙为马贼所杀的消息又向大周各地传播开来,河北何炯控制的州府也大多出现了动摇。
梁王满意的看着一个个被除去名的州府,剩余的州府越来越少,太子太孙之死,对于那些心怀国本的人,无疑是最重的打击,失去国本支持,那些顽固不化的臣子或者弃官远走,或者以死殉国,而摇摆不定者,则大部分投降了梁王,如今十分天下,他已有其九了,满意的一笑,梁王知道,接下来是时候表演三推三让,勉为其难的坐上他早已垂涎已久的位置了。
十一月初六日,御史台的御史们首先上表劝进,在朝堂上,那些御史痛哭流涕,激昂呈词,请求监国殿下早登大位,国不可一日无君,天下也急需梁王殿下混一寰宇,监国梁王当朝表示,先帝新丧,皇兄又蒙难,内心悲苦万分,实不忍在此之时承继大统。
隔了仅仅两日,十一月初八日,洛阳士绅在百官鼓动下,再次聚集在宫门之外,跪地求监国早继大位,已安民心,所上的万民表,单是落了签名的士绅就有上千人,监国梁王睹之双目含泪,来到宫门之外,亲自晓谕百姓,自己德薄才疏,不敢承此大统,也无力治理天下,清君侧本为剿除奸邪,奸邪既已除,愿为摄政,待皇孙长成再交还大政。
又过了四天,十一月十二日,正是钦天监测算的大吉之利,这一日正是朝会之日,只是当日早朝,文武百官无一人入朝,把不过两岁多的新帝郭奢一人扔在了空荡荡的朝堂中,若非乳母一直哄着,怕是当即就要哭了。满朝文武齐聚应天门外,跪求监国早登大位,以安民心,国无君则国危,高元跪在文官之首,而全山则跪在武官之首,两人互相之间,甚至连眼神都没有任何交流,若非劝进梁王这样的从龙之功,这两人甚至见面都不会打招呼。
这也正常,如今作为文官之首的高元是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内阁大学士倒是还好,关键就在于这个兵部尚书,兵部掌握天下军队调动大权、兵器监造大权,乃至军官考核之权,本就是分大都督府之权,更何况高元这个兵部尚书可是硬气的很,手握左右卫、左右金吾卫、左右千牛卫和左骁卫七个天子亲军,论起兵权来,甚至可以与全山可以相较长短,作为武将之首的全山自然是大不服气;而高元同样也很是讨厌这个蓝田侯,这位新任大都督总是想插手地方兵权乃至地方官吏任免,手伸的太长,高元已经暗暗起了警惕之心。
梁王继位之后全山最高也只能封公,一个武官,在朝武官,控制地方兵权,控制地方官吏任免,他想干什么?高元其实已经有了三分数,如今朝廷之乱还只是换个皇帝,若是万一让全山掌握地方兵权,那很可能就是又一次群雄逐鹿,虽然太子太孙皆已死,然而仅仅只为了如今已有大乱之相的天下多保几天平安,他也绝对不能让这个蓝田侯插足地方。
心不合,面上也不合的高元与全山远远的相隔了五六丈跪着,这也导致了文官与武官队伍泾渭分明,中间始终空着三四丈的距离,可供宫人行走,倒是无形间方便了宫人。
文武百官齐聚应天门外,上表劝进,梁王翻着小太监送来的劝进表,终于满意的笑了,这三推三让乃是称帝所必须的过程,如今放眼天下,除了他梁王以外,谁敢履大位?梁王合起高元的奏折道:“你去传话给百官公卿们,孤德薄才疏,本不敢承此大任,然新帝尚幼冲,国有内忧外患,倾覆之危,非长君无以治天下,故孤勉为其难,且暂摄君位,待太子遗孤长成,再行禅让。”
谁都知道所谓禅让不过是说辞而已,太子太孙之死,虽然报的是马贼所杀,但实际天下何人不知储君之死与梁王脱不开干系?太子遗孤能否长成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更别说所谓禅让帝位,只是如今储君已无,唯一可以继承皇位的只剩下这位梁王,无论心里是否支持,也只能违心的支持。内阁几位阁老很快写好了继位诏书,上呈梁王,梁王略看了看,也很是满意,用印,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用监国之宝,轻轻的抚摸了几下那印章,梁王感叹道:“没想到,对这监国之宝还有了感情。”
之后就是忙着准备新皇登基的仪式了,虽然准备仓促,却也不能马虎,到得十二月六日,正是钦天监选好的良辰吉日,一大早,梁王身着监国服饰祭拜天地,又在太庙祭祀历代先皇,随后就回到宫中,换上皇帝袍服,来到乾元殿接受群臣恭贺,梁王郭胜正式成为大周第十一位帝王,坐在皇位上的新帝俯视着群臣,他第一次有了坐拥天下的满足。
虽然之前他就是大周实际的皇帝,然而,作为监国的郭胜只能立在小皇帝身侧,接受朝臣跪拜,而今日,他坐在御座上,群臣山呼万岁,无论是出自真心还是虚情,朝中的文武百官在经历了天平末的动荡不安的争嫡之战后,也由衷的希望一个年富力强的皇帝继承大宝,如今岌岌可危的大周,已经实在经不起动荡了。
接下来就是读新帝登基诏书了,这诏书一向是由内阁首辅来读的,不过如今内阁首辅杨辉不过是前朝小小的礼部侍郎,年龄不过四十而已,若不是看在他出身弘农杨氏,新帝拉拢世家的需要,杨辉甚至都不可能坐到这个位置上,因此可以肯定的是,这登基诏书,绝对不会由杨辉来念,此时,念诏书的那人无疑就确立了在新帝心中的地位,几乎同时,不论文武都看向了全山。
全山可以说是新帝夺位最大的功臣,作为前朝的蓝田侯,西京留守,权位也是位高权重,只是此刻的全山脸色铁青,全无半点高兴,所有文武皆是怔了一怔,武将的脸色也迅速沉了下去,而文官却渐渐眉飞色舞起来。
果然,文官之首的几位阁臣中,高元从众人间走了出来,无悲无喜的脸色中,古井不波,所有人心中都是了然,高元无论是地位还是功劳,在一众文武中可以说完全不亚于全山,而在前朝的地位,甚至还是远远高于全山的,由他来主持登基大典,其实是真正的实至名归,而让文官们更加高兴的是,新帝的这一举动,可见新帝虽由武力夺取天下,却是还是首重文教的,毕竟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