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很意外,他从小到大都没有被别人问到过这样的一个问题,甚至在金人的地界也没有。
但是此刻海公公却问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他还没有来得及询问,海公公又问出了第二个问题,那就是:“您听说过太乙真人吗?”
“太乙真人?”赵桓摇了摇头,显然不清楚这个人物。
“你今天一天没头没脑的在说些什么?”赵桓打断了海公公的话语,因为他觉得海公公的这两个问题非常的奇怪。
“我今天被人赶出去之后遇到了一个清微派的法师。”海公公说道,“他和我说起了太乙真人。”
看到赵桓不解的眼神,海公公这才和他说起清微派来。
原来清微派是最近突然崛起的教派之一,他是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信徒众多。
而海公公之所以说起太乙真人,那是因为最近清微派一直在传道,而且在合肥城中甚至整个大宋的信徒很多。
这让赵桓想起了过去的神宵派,如果不是他过去信了那些神军,或许他的下场不会这么悲惨了。
“清微派的法师告诉我说,他们打算选一个太乙宫主出来。”海公公说道,“这个太乙宫主主要是侍奉太乙真人的,地位在清微派中非常的高。”
“你想让我成为太乙宫主?”赵桓问道。
“是的,您一旦成为了太乙宫主,想必其他人对您也没有办法下手了。”海公公回答。
“可是?”赵桓可是没有说完,就硬生生的咽了下去。
显然他放不下心中的权力。
“朝廷有崇尚道教的传统,您毕竟经历过五国城,或许这是一种赎罪的行为。”海公公说道。
他的话语让赵桓一下明白了过来。
当道士不是出家,没有什么规定道士是不能当皇帝的,特别是大宋的皇帝认为了赵玄朗为他们的祖宗之后,道教句在大宋的地位非常高。
过去有各种各样的神军,道士过去甚至比官员的权力更大,赵桓想想自己当个道士同样也可以当皇帝的。
“清微派的弟子众多,在临安也很有势力,甚至有不少的高官都是他们的信徒,甚至我在合肥城亲眼看到韩世忠将军去见了清微派的道士。”海公公说道。
他的话语让赵桓很心动,有了清微派这个后台,那么他就不害怕赵构会对他下手了,同时这也是拉拢其他人的好办法。
“好,我愿意当这个太乙宫主。”赵桓说道。
“那些道士要十万钱,同时他们还要一个承诺。”海公公说道,“他们想要过去神霄派的地位。”
“后面一个条件我可以答应他们。”赵桓说道,当年的神霄派可以说是天下第一大教了,至少是在汴京之中是这样的。
只要是神霄派的道士,即使当街抢劫,官府根本不敢管,甚至不少官员都是神霄派的信徒,赵桓当年也差点成为神霄派的信徒。
虽然他觉得那个清微派的开价有点高,但是这样的条件他可以答应,和自身的安全比起来这点代价是值得的,甚至清微派可以成为他夺回自己权力的帮助。
“还有那十万钱?”海公公问道。
如果是过去,赵桓不要说十万钱了,就算是百万钱他也掏了,但是现在这十万钱对他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他根本拿不出来。
“和清微派的人说,这钱先欠着,将来我还给他们二十万钱,不,我还给他们百万钱。”赵桓说道。
“好的,那老奴就这样回复他们了。”海公公回答道。
不过当赵桓第二天见到海公公的时候,海公公是哭丧着脸的,因为清微派的人不同意赊账,而是一定要赵桓付出这十万钱。
这让赵桓很是愤怒,他是皇帝,是一言九鼎的存在,竟然有道士认为他会赖账。
幸好海公公接下来的话语让他的心中稍微好过一点:“因为那群道士打算重修太乙宫,他们手上没有这么多钱,打算让太乙宫主出这个钱。”
赵桓知道,有一个人肯定有钱,富贵险中求,他向那个人求助。
那个人就是韩世忠。
“赵桓提出要二十万钱去泉州建造自己的行宫?”当听到邵宏渊转述的赵桓离开合肥城的条件的事情,韩世忠笑了出来。
“还真是不将自己当做皇帝了,当中还要吃一个差价。”韩世忠笑着说道。
“是啊,看来清微派对于圣人的诱惑还真是很大。”邵宏渊回答,韩世忠可以用轻蔑的语气调侃赵桓,但是他不能,他只能恭敬的称赵桓为圣人。
显然赵桓的所作所为在韩世忠和邵宏渊的预计之下。
“给他十一万钱,公账上走十五万钱,以后让秦桧那个家伙付钱,老子忙了一场也要问他收一点辛苦费,公账上付十万钱,一万钱我自己出,算得上我对他最后的一点敬意。”韩世忠吩咐说。
邵宏渊答应了一声,就离开了。
当韩世忠只答应给赵桓十一万钱的时候,赵桓有些愤怒,他可是皇帝,什么时候皇帝用一点钱需要看别人的脸色。
不过为了自己的安全和之后的“大计”赵桓觉得他自己应该忍耐下来。
清微派的道士在收了钱之后果然办事非常的麻利,他们表示新的太乙宫已经在新建之中了,而且他们还给了赵桓道纂,还亲自给赵桓受了箓。
赵桓在受箓之后待遇一下子好了很多,他多了很多的眼线,因为这些人都是清微派的信徒,甚至连邵宏渊看到他都客气了很多,邵宏渊表示自己也是清微派的信徒,在某些时候会给赵桓以方便。
当然邵宏渊表示,自己还是有底线的,那就是行方便可以,但是他不会冒险行事的。
不过邵宏渊还是透露给赵桓一个消息,那就是清微派在泉州很有势力,当地的官员不少都是清微派的信徒,而福建路现在最高官,安抚使薛弼,也是清微派的信徒,而这个信徒目前正在泉州翘首以盼,等待着太乙宫主的到来。
赵桓听闻之后忍不住想要去福建了,因为他看到了东山再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