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歌,一起出门吧。”
出租屋楼道里,于闲朝对面的苏清歌打招呼。
“嗯?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出门?”
“去檀香大学。”
“起干嘛?”
“参加学术研讨会。”
听闻此话,苏清歌身形一顿,眼眸中的诧异渐渐转为喜悦。
“太厉害了,从香河学院毕业,有资格来檀香大学参加研讨会。”
“那是!”
有关系密切的漂亮妹子称赞,于闲感觉自己像魔鬼蛙一样膨胀了起来。
稍微膨胀一下,还是得小心些,别把一手好牌打烂了。
不仅北府研究所来人,《天仪博物》编辑部也来了专家给于闲撑腰。
此外,白墨、白关山肯定关注着。
有这些人提供的帮助,于闲心中满是动力。
简直梦回毕业考核,同样是奇翼龙化石的学术成果、同样是将要面对多个学者的质问。
差别仅仅在于本次排场更加宏大,长臂浑元龙的消息放出后,对古生物圈子的震荡绝对比奇翼龙大。
于闲必须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在如此之多知名学者面前实打实确认:我就是当前世界线上第一个挖到长臂浑元龙的人!
不过...外人哪里知道发生了史前级别的因果变动,哪里知道所谓的“世界线”。
公交车摇晃间,于闲觉察到身边座位灼灼的目光。
“干嘛盯着我?”
“好看。”苏清歌眼眸似有漫天星斗,“伸手握住目标的人太好看了,我也想像你一样闪耀。”
“等你杀回天仪国全运会,肯定比我闪耀。”
苏清歌没有回应,只是笑着眯起眼睛。
说心里话,根本用不着在全运会的冰场上驰骋,苏清歌融于山水的灵秀糅合艺术气息,已经美得出尘了。
唯有金雀儿、女装白墨等极少数存在可与之一战!
檀香大学东门站下车,和苏清歌在体育馆前分别。
于闲继续深入校园,赶赴属于自己的战场...
檀香大学古生物学院顶楼,大梯层教室。吴千山邀请到的十名学者早早做上席位。
教室后边已有媒体工作者架起长枪短炮,一部分本校老师、优秀学生入座旁听。
“吴教授,你说那个于闲会不会不敢来啊。”
“呵,学者得有学者的骨风,不敢来可太丢人了。”
学生秘书接着电话靠近,“吴教授,楼下的同学说于闲和另外几个同伴汇合,刚进电梯。”
“他总得带点人壮壮胆子嘛,反正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家伙。”吴千山冷笑回应,“有你认识的人吗?”
“我只在文教授那儿见过于闲,但是...林学长说他认识于闲带来的一个学者。”
“谁啊?”
“学长说...那个学者叫涂松鹤,我不认识,是个...”
“什么?!”
学生秘书还未说完,吴千山先站起身,“没认错人吧?!”
“我不知道啊...”
天仪国首府,乾元市。
乾元大学,古生物学院副院长,涂松鹤。
吴千山见了得叫一声学长。
年青时博士论文答辩,他没少得到涂学长的照顾。
一转眼各自在学术圈有了一方天地,却没想到涂松鹤受于闲的邀请,来檀香大学和吴千山对线。
心中还在辨析着消息有几分真假,于闲已经带人来到门外。
“吴教授,谢邀,刚下公交。”
“呃,你…”没回于闲半句,吴千山就把注意力转到边上,“涂…涂师兄。”
在天仪国北方,学级前后辈的称呼是师兄、师弟;
南方更倾向于称呼的学长、学姐。
“吴师弟,你这事情做的,有点不地道呀。”
面对涂松鹤的问话,吴千山其实没有太多愧疚。
师兄师弟之间各自毕业、各立门户,不存在上下级前后背的管束关系。
教训于闲时,吴千山提及学术圈子长幼有序,必须尊重前辈,这个原则可以灵活理解,放在他自己身上就不一定适用。
网友一般管这操作叫:双标
吴千山此时真正留意的是于闲身后的阵容。
涂松鹤边上站的是他的博士生助理,还有个穿着打扮偏向于文化工作者的家伙,看着面生。
再旁边些,北府研究所的组长之一,曲飞也来了。
吴千山实在想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要给于闲站台。
檀香大学动用关系查过于闲的人生履历,极为平平无奇,就是那种一抓一大把的三流学院毕业生。
丢到社会上干些专业不对口的机械工作,庸庸碌碌一辈子。
收起短暂的惊讶情绪,吴千山是见过大风大浪站在学术圈偏高位置的人物,很快调整状态,与大家拱手问好。
“欢迎各位学者捧场,请大家入座,本次研讨会主要针对于闲学者的奇异龙化石研究,兼与我方研究成果友好交流。”
听上去是句普普通通的场面话,吴千山其实已划定了有利的战斗范围,将矛盾限定在奇翼龙化石研究上。
不管今天来帮忙撑腰的学者和于闲是什么关系,至少他们没有在奇翼龙化石的论文方面提供帮助,否则早该被标记在论文中。
既然他们没有参与之前的奇翼龙相关研究,在本次研讨会中的发言就会受到较大约束,辈分再高也不能文不对题,偏离研讨会主线。
于闲带着感谢的眼神朝同伴点点头,表示心里清楚。
大老们帮忙战场,首先避免于闲处于绝对的弱势,又是客场,对方人又多。
现如今涂松鹤、曲飞的亮相,已经让吴千山一方知道没有可能凭借地位压缩于闲的发言空间,将名为研讨会、实为质问的战场双方拉回同一水平线。
两拨人各自入席,吴千山先是发表了一番无关痛痒的说辞,总结现阶段古生物研究里程,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随后画风急转直下,指向于闲。
“于闲同学,我们非常好奇,以你的资质和履历不足以好好发掘和研究奇翼龙化石,想听听你的论文写作和研究思路。”
研讨会上询问写作思路其实很正常,但吴千山质疑在先。
从客观上看,从未拿出像样研究成果、成绩平平的三流大学本科生,确实不足以解析高度未知的化石。
质疑和询问叠加,听上去像在考核学生的答辩成果。
坐在后方的其他学生跟着点头,如果他们找到学术圈还不明确化石,当然先上交学校。
怎么可能自己默默无闻憋着,一口气写出首次认定有效种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