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州御前诸军、兴元府御前诸军以及金州御前诸军之称号,被全部取消,这是大宋朝廷军队的建制,如今的大明王朝,自然是不能够用的,其实在数年前,吴邵刚就开始对军队实施一定程度的改造,譬如说成立了鼎坤军,完全独立于其他诸军,但这种改动,只是很小的范围之内,看大明王朝创建之后,军队需要重新建制,有全新的称呼。
在这个问题上面,吴邵刚是非常谨慎的,穿越之前他本来就是特种兵的教官,对于军队的历史变迁是比较熟悉的,究竟该如何确立大明王朝的军队建制,是按照千年之后的编制来实施改造,还是在大宋军队的建制上面稍作改变,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按照千年之后的军队建制来规范大明王朝所辖的军队,这应当是最好的选择,毕竟经历了数年前的演变,千年之后对于军队的编制,是有着最为成熟的编制体系的,而且那样编排,也有利于发挥出来军队真正的战斗力,不过那样的编排,这个时代的人是不是能够接受,是不是能够明白其中的奥妙,那就不好说了。
在大宋军队编制上面稍加改进,这样的做法吴邵刚不大接受,就算是在历史上以骁勇善战著称的大元朝廷的军队,其军队编制也有太多混乱的地方。
军队称呼与编制的事宜,是绝不能够疏忽的,若是漠不关心,直接影响的是战斗力。
在经过了数天的思索之后,吴邵刚终于提出来了大明朝廷所拥有大军的称呼与编制。
大明王朝拥有的军队,一律称之为明军,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兵部协助枢密院处理军队的相关事宜,三十余万的明军,划分为五个部分,分别称之为中部战区、北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和东部战区,每个战区设立一名大都督,统领整个战区的事宜,大都督下设四个到五个万户长,每个万户长统领的军队人数为一万人左右,万户长下设千户、副千户、百户、总旗、小旗等等。
每个战区设立大都督府,统领辖下军队的事宜,地方上不准干预军队的任何事宜,大都督府设立相应的官职,协助大都督处理所有事宜,但人数需要限制,尽量保持干练,以便于能够随时决策,不因为相互推诿耽误时间。
大都督由枢密院管辖,皇上直接任命,每个地方的大都督,在本战区担任大都督的时间一般不能够超过五年,到时候必须调整或者轮换。
开封府城外驻扎之军队,称之为御林军,其兵力总配置为五万人,负责京城周遭的防御事宜,包括京城内的防御事宜,其总指挥同样称之为大都督,只不过其下设之军官,以都督代替万户长,都督之下依旧设立千户、副千户等军官。
大明军队这个编排,是古今结合的产物,更是表现出来吴邵刚的慎重,做任何的事情,都需要一步一步来,不能够跨大步,若是直接过度到千年之后军队之编制,怕是众人不会接受,也难以真正的推行下去,而在军官人数方面,更是做出了详尽的和严格的规定,军官的职数是固定的,非特殊情况决不允许随意的突破。
大都督的人员配备方面,吴邵刚也经过了认真的思索。
马龙出任御林军大都督,张炳辉出任东部战区大都督,蔡思伟出任北部战区大都督,张弘范出任南部战区大都督,张珏出任北部战区大都督。
李庭芝出任枢密使,兵部尚书吴绍武出任枢密副使,袁世春、谭常轩出任枢密副使。
这个任命下达之后,在朝中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最令人感觉到吃惊的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朝中丞相不一定就是枢密使,丞相之中唯有左丞相出任枢密使,枢密副使则是由兵部尚书以及军官出任,且管理枢密院日常事情的也是枢密副使,重大事宜才会由枢密使出面协调和决定。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张弘范出任南部战区大都督。
张弘范是张柔之子,也是大元朝廷归顺之官员,这么长时间过去,张弘范在军中并不是特别的杰出,也没有立下什么天大的功劳,与吴邵刚身边的很多心腹比较起来,资历是远远不够的,偏偏这个资历不够的张弘范,居然出任了大都督。
不过这是皇上做出的决定,众人只是感觉到吃惊,却不会有人表示反对。
吴邵刚做出这两个决定,肯定是有理由的,其中的奥妙和含义,诸多的文武大臣不一定是清楚的,但吴邵刚本人是很清楚和明白的。
大宋那种左右丞相都出任枢密使、掌控军队的做法,其实是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了能够完全掌控军队的一种做法,最为明确的一点就是大宋的丞相几乎都是读书人出身,对于军中的事宜不是特别熟悉,所谓的掌控军队,是不可能知晓军中内情的,故而军队实际上是掌控在皇帝手中的,同时让左右丞相悉数都掌控军队,也是让他们相互之间牵制。
让不熟悉军队之人来做军队的统帅,这样的事情吴邵刚不会做,那等于是自毁基脚,只会让军队慢慢的弱化下去,至于说皇上害怕他人篡夺权力之担忧,在吴邵刚看来,这主要还是看皇帝本人之能力,若皇帝就是个废物,还不如让有能力之人来继承。
吴邵刚对明军有着绝对掌控的权力,而他也在慢慢的让太子吴瑞坤开始接触军队,让军中的诸多将领臣服太子吴瑞坤,这样让吴瑞坤将来即位的时候,同样能够掌控军队。
至于说仅仅让左丞相出任枢密使,这也是从军队建设方面来考虑的,军队需要大量的开销,这将是大明朝廷沉重的负担,但这样的负担必须要背下去,绝不能够因为庞大的开销,而忽略军队的建设,历史无数次证明了,放弃军队的建设,国家就会积贫积弱,发展经济的同时,更是要强化军队的建设。
吴邵刚同样清楚,李庭芝的权力是很大的,大到甚至不弱于太子了,不过这样的情况也可以放心,李庭芝的年纪已经不小了,且有着很为特殊的身份,依照李庭芝目前的态度和想法,只会拼命的做事情,让大明王朝更加的强盛,而且会不遗余力的辅佐太子,绝不会有什么篡夺权力的想法。
当然,李庭芝之后的左丞相,就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权力与背景了。
至于说李氏家族崛起的事宜,这是吴邵刚无法阻拦的,任何一个朝代,都会有显赫的家族,就算是千年之后都不会例外,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吴邵刚可不会去调整历史规律。
任命张弘范为南部战区大都督,吴邵刚同样是坚决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吴邵刚发现张弘范的确是难得的人才,也难怪以前忽必烈会高度重视张弘范此人,张弘范为官清廉,能够关心百姓疾苦,且在军中身先士卒,绝不会盘剥军士,更加关键的是,张弘范有一套很不错的驾驭军士之办法,让军士心服口服。
抬举张弘范,也是吴邵刚留下的后手,其余的大都督,悉数都是吴邵刚本人的心腹,唯有张弘范例外,而且此次张弘范出任南部战区的大都督,太子吴瑞坤马上就要到南部去巡查,这个时候让张弘范陪在吴瑞坤的身边,相互熟悉之后,张弘范就是吴邵刚留给太子的重要人才,当然吴邵刚也会告诫吴瑞坤,务必要好好笼络张弘范。
有关吴氏家族的事宜,吴邵刚断然否决了李庭芝等人的建议。
李庭芝等人建议册封吴氏家族之人,譬如说吴邵刚的父亲吴启明、弟弟吴绍尊和妹妹吴绍岚等人,包括吴绍武,吴邵刚没有同意,他很清楚家族是不能够完全插手到朝廷的事物之中的,若是没有相当的能力,更是不能够到朝中做官,以免这些人利用其特殊的身份胡作非为,让吴邵刚不好处理。
当然给予家人荣华富贵,这是不用多说的,让父母不做事情,能够拿到朝廷定时供给的俸禄,也是可以的,吴邵刚甚至还做出了决定,在南方彻底平定之后,让父母依旧回到庐州老家去生活,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恐怕父母会想着回到老家去,那里才是家族的根。
有些规矩,吴邵刚会尊重历史,顺利历史,可有些规矩吴邵刚是坚决要摒弃的,这就看遗留下来的规矩,是不是有利于大明王朝的强盛和壮大。
处理这些事宜,也耗费了吴邵刚的时间和精力,就在忽必烈派遣末哥与兀良合台等人前往漠北草原的时候,吴邵刚也在想法设法稳固刚刚创立的大明王朝,稳定南方的局势,故而双方在这个时候都是安静的,没有继续征伐的意思。
不过双方都在做着准备,他们都很清楚,最终的决战即将来临,争夺天下的大幕早就拉开了,谁有着更加强悍的实力,谁能够更好的把握机遇,谁就能够最终掌控天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