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火器

关灯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明代由于封建社会经济的高度发达,兵器也有很大的发展。其主要冷兵器有长柄刀、枪、短柄长刀、腰刀及各种杂式兵器如镋钯、马叉、狼筅等等。除了继承传统的兵器品种外,明代的火器发展到鼎盛时期。其火器的管形火器品种颇多,形式复杂。当时的喷射火器(古代火箭)制造已经相当精良,样式繁多,据《火龙神器阵法》、《武备志》等史书记载,此间多使用的火箭种类有单发火箭、多发齐射火箭、多*筒并联火箭、有翼火箭、多级火箭等,火箭的品种达几十种之多。由于火器的蓬勃发展,明代军队普遍装备了火器,战争的主要武器转向了使用火器。燕王朱棣与建文帝争夺帝位时,就曾使用火箭作战。永乐年间(1403-1424年),明王朝还专门组建了"神机营",这种独立炮兵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各国都首屈一指。

明代火器从其分类来看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用手持点放的火铳和鸟铳,其形体和口径都较小,一般筒内装填铅弹和铁弹等物,其射程仅数十步至二百步(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均有此类出土的实物陈列)。第二类是安装在架座上发射的口径和形体都很大的火炮,多数筒内装填石、铅、铁等物,俗称"实心弹",少数则装填爆炸性的球丸,射程一般在数百步至二三里距离,主要用于守寨和攻城,也用于野战、水战和海战。明代的海船制造已经相当的发达,海船上就装备了这些火器(明末年间,郑成功率水师海船收复台湾,曾用这些武器痛击荷兰侵略者)。

明代的爆炸性火器已经相当发达,具体有两大类:一类就是*,品种繁多,有石头雷、陶瓷雷、生铁雷等数十种;另一类就是*,有水底雷、水底龙王炮和混江龙等兵器。根据大量的史实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和使用"两雷"的国家。

左公宗棠曾有言:“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治史者要有一功夫,就是要能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否则,稍有心肝之人,即便久战沙场之将军,亦必有用盆接泪之必要!吾读中国火器的历史,禁不住悲哀之心,痛心之情,而有提笔写写之冲动!“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每念此语,皆感中国之命运实天注定也!故有此文,读者贤达阅后必知我之心事也!

有人说中国人发明了*,用它做烟花,外国人却用这个技术来做火器;中西强弱之因由此可见一斑!此类人何其不懂中国史乃而?事实上直到十七世纪,中国的军事技术,依然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明军在辽东的战败,还有人归罪于“援朝逐倭”战争中把储存的*和弹药都用光了。其实中国古代对火器的研究相当出色,除了*造不出来以外,无论是毒气弹还是*都能发明出来。而中国明代,火器发展迅速。据(明)王士翘撰《西关志》(1548年序刻本)居庸卷记载:昌镇驻军武器主要有军器和神器两大类:其军器有:盔、甲、长枪,圆木挨牌、长木牌、*、撒袋、弓、弦、箭、攒竹长枪、腰刀。神器有神枪、大将军铁炮、二将军铁炮、大将军铜炮、小将军铜炮、神铳、大铜佛郎机、神炮、飞炮、铜铳、铁铳、马上佛郎机、神箭、铁宣风炮、缨子炮、铁佛郎机、铁三起炮、碗口炮、小神炮、铁蒺藜、新置的器械有九龙盘枪、铁鞭枪、火箭盘枪,子母炮、火箭等。车有偏厢车、骡驾、望车、元戎车、鼓车。从中可看出明代火器之胜,并非吹嘘!下面列举数端,相信读者能有启发!

一.三眼铳

三眼铳,是明军重要的单兵*武器,原因是它可以连续释放,构成密集火力,有利于压制行动迅速的骑兵。崇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出宫而走,手中提的兵器就是三眼铳。想想被人称为“英明的大清乾隆酋长”视火器为奇技淫巧,我就觉得可笑又可悲!可笑者,乾隆,可悲者,乾隆被某些人视为圣君!

二.多管火箭炮:一窝蜂

这是古代的喀秋莎火箭炮,一具发射器中带有多发*。这种武器曾经在军事博物馆有展出。明代《武备志》对一窝蜂有较详细地介绍,当时的规格有多种,从3连发的神机箭,到100连发的百虎齐奔,都属于这个范畴。射程300米,连发火箭弥补了普通*道不稳定的弱点。这种武器明军已大规模使用!

三.对人杀伤*

起源于燕王扫北之战。当时建文帝的部队在白沟使用*,给后来的永乐皇帝的军队带来重大伤害。使用的原理是将*放入打通的竹竿,必要时点燃*,引爆*。

四.杀伤*:万人敌

大型爆炸燃烧武器,重40公斤,外皮为泥制,重量40公斤,产生于明末,用于守城,为了安全搬运一般带有木框箱,可以算是早期的烧夷弹。李自成攻开封的时候,曾经通过地道突入曹门心字楼下方,守军采用投掷万人敌的办法消灭了突入的部队。

五.多级火箭:火龙出水

明代《武备志》记载的多级火箭,用纸糊筒外绑第一级火箭,龙口内有第二级火箭,射出后加大射程击中敌方船舰,用于水上攻击,射程可以达到1.5公里。

六.古式后膛*炮:佛朗机

明代正德年间利用欧洲技术制造的大型后装火炮,使用带炮弹壳的开花炮弹!1537年装备达到3800门,带有准星和照门。有效射程500米,45度仰角发射的时候射程1公里。大型者炮身250厘米,中型者156厘米,小型者93厘米,子炮(炮弹)从后方装入,发射间隔短,发射散弹时一发炮弹带有500发子弹,可以封锁60米宽的正面,威力惊人。因为后膛装弹对铸造技术要求较高,清代渐渐淘汰,让位于比较简单的前装武器!

七.单发步枪:火铳

明代制式的早期轻型火器,铸造精良,设计精巧,和元朝的火铳比较,所需*大大减少。明代作为标准武器,曾生产达九万余,1449年的北京保卫战广泛使用。长43。5厘米,口井3厘米,2人一组发射,一人负责支架和瞄准,一人负责点火射击,射程180米。相当于今天的步枪吧,最早的制式。这个东西,戚继光时代被鸟枪取代。

八.远程重炮:红夷大炮

号称将军炮,明末引进西方技术制造,带有炮耳和瞄准具,可以调节射程,炮身寿命长,大型者重1.6吨,射程可以达到1.9公里!应该是这一类武器的极限了。

九.铸造时通过增加箍来防止炸膛的明代大将军炮

1626年袁崇焕使用这种火炮打败后金,取得了宁远之战的胜利,努尔哈赤也被击伤,后返回因伤势加重逝世。清朝一直得不到这种武器,直到崇祯杀了袁崇焕,边军军心涣散,才有人带炮投敌。

十.半自动步枪:十眼铳

明代试验性连发武器,10节铜质炮身,口径10厘米,每节一发,可以十次发射,因为射程短,不安全,被后来的拐子铳代替。

十一.连发手枪:拐子铳

带有曲柄的连发火绳枪,长37.5厘米,使用类似佛朗机的装填方式,可以连续三发,射程150米,明朝称为“万胜佛朗机”,在援朝逐倭战争中使用比较多。个人认为有点儿自动手枪的味道。

十二.多管转膛炮:迅雷铳

单兵多管火器,明代赵士珍发明,参考了土耳其的类似火器,最大的可以达到18管,使用火绳或者燧石击发,加上外罩后状如琵琶。发射完毕后可以作为冷兵器使用!长187厘米,重2.5公斤,易于携带使用,明军经常列队跪射,火力没有间断。在朝鲜,日本的火枪队是无法正面对抗这样的明军的。

十三.大口径*:五雷神机

这真是世界最早的*了,戚继光在北方战线防卫蒙古军队的发明,有三眼,五眼,七眼各种规格,一般使用时二人一组射击,一人支架,转动枪管,一人瞄准射击。射程180米。看到这玩意儿真不知道咱们祖宗还能搞出什么怪东西了!

十四.最早的迫击炮:虎蹲炮

戚继光军中最常用的火器,这种轻便的火炮跑管薄,射程不远,适用于山地作战,机动灵活,由于前装,可以大仰角发射和大量装备下层部队而与今天的迫击炮有异曲同工的用处。

十五.新式步枪:鸟枪

其实并非打鸟之用,而是表示即便轻捷如鸟也难以逃脱。已经接近现代步枪,是和倭寇交战中缴获倭寇火枪,随后改进仿制的。戚继光的步兵,已经40%装备了这种枪。令有人说,称之为“鸟枪”并不是因为用来打鸟或连飞鸟也无法逃脱,而是因为其枪机衔着火绳落下点燃发火池中的*的动作犹如小鸟啄食。它的射程是150米,雨天不能使用!鸦片战争中英国人使用的枪在雨天也不能使用!

十六.战防炮:抬枪

大家相信么?这个居然是明朝的东西。这是大型鸟枪,明代《天工开物》最早记载其图片,带有三角支架和旋转装置,长3米,重12公斤,有效射程200米,外号“九头鸟”,威力强劲,即便当时的战车也无法抵挡。可惜发展非常慢,直到清朝末年,湘军中装备抬枪,不过25%而已。

明代后期的军事技术家还创制了“神火飞鸦”与球形带双翼的“飞空击贼震天雷”两种“有翼式火箭”。这两种火箭分别在鸦形与球形体内装满*,*中有*线通出,并与起飞火箭*筒中的*相串联;发射时先点燃起飞火箭的*线,使火箭飞至敌方,并将鸦身与球体内的*引爆,杀伤和焚烧敌军的人马,是破阵攻城的利器。后来的*可以说是这种火箭合乎逻辑的发展!由此可以想见我们祖先的智慧是多么的高了!

以上只是明代火器之一部分,未能全列于此。事实上中国装备火器的军队编制出现的很早,也很健全。早在元朝至顺年间,军队中就已装备了发射口径为20毫米以上铁弹丸的金属火铳,从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火炮,并出现了“炮手军”和“炮手万户府”的建制。之后由于火器的蓬勃发展,明军更是普遍装备了火器,战争的主要武器转向了使用火器。一般人都知道徐光启与利马窦合译的《几何原理》,人们却鲜有知道他还写了一系列论兵之作的,像《兵机要略》、《火攻要略》等,都是他的著作!他主张使用西洋火炮,选练精兵。他的弟子孙元化“除协助徐氏删定《句股义》(即几何原理)外,还撰有《经武全编》和《西法神机》等兵学书,以及《西学杂著》、《几何用法》、《几何体论》、《泰西筭要》等数学书。”其中的《西法神机》,直接指导了关外明军的火炮运用。孙元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西学知识不在徐光启之下,而且他的军队驻地有支葡萄牙炮队,这批炮手前期有13人,后来增加到40余人,他们成立了一支模范炮队,作为明军孙元化部炮兵的示范部队。这批葡籍雇佣军拿着比周围明军官兵高几十倍的工资,确实干活也很有职业精神,教授明军炮手各种技术也十分认真,工作干得很不错。这种合作比起太平天国起义时李鸿章借洋师助讨太平军的事体,显得既主动又“科学”且开放!

公元10世纪之初,中国已将*用于军事。据《宋史》记载:公元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公元975年,宋军用火箭、火炮与南唐作战。到仁宗时,曾公亮等所著《武经总要》中,综述了当时的火器有火箭、火炮*鞭箭、引火球、蒺藜火球、铁咀、火鹞、竹火鹞、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等十余种,直接反映了我国在公元10—11世纪之初,已广泛使用火器。到13世纪中叶前,开始出现金属管形射击武器———火铳。它的发明使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到14世纪初,元人在南宋发明的突火枪和火筒的基础上,进一步制成了金属管形火器。14世纪中叶,在全国农民大起义推翻元帝国统治的战争中,金属管形火器已普遍应用,并已使用弹丸。金属管形火器的出现,是火器兵器发展史的一项重大变革,从此火器逐步代替冷兵器,并在军队中大量装备。

在明代,当时社会经济十分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极为发达,海外贸易非常活跃,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处在萌芽时期,科技的进步出现了新的明显的转机。所有这些新的进步的因素,为明代的兵器、*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加之明一代,北方长期受到游牧民族的骚扰,东南沿海经常受到倭寇的侵扰,,因此为了巩固边防,抗击外族的进犯,明代十分重视国家武备,对*、火器尤为重视,视火器为御敌的“长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明代的军队对火器十分重视。由于在各次战争中大量使用火器,使军队火器的编制装备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顶峰。

学界对明代的*火器制度关注者不少,但深入研究者不多,尤其是对明代*火器在军队中实际运用中的作用评价不足,认为明朝军队虽然能装备了火器,但还未构成主体装备。

早在朱元璋军队在元末进行的战争中,就已经使用了火铳。但这时军队中火器的装备并无定规,文献记载也无法获知军队装备火器的具体比例。在明一统全国后,明政府鉴于火器在战争中体现出来的强大破坏力和火器部队的强大战斗力,开始着手建立专业火器部队和规定火器在军队中的比例,如洪武十三年年,明政府正式下令规定:“凡军一百户,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洪武二十六年,明政府又规定:水军每艘海运船,装备碗口铳四门,手铳筒十六个,火枪二十支,火箭和神机箭各二十支等等。以上洪武时期明军所装备的火器与冷兵器一与九之比,明显地反映了明代火器装备的普遍,并且已有一定的定制。成化二年,明将郭登向明政府建议,步兵“用神铳手十,弓箭手十,刀牌手各五,药箭强弩手十,司神炮及#3*者八,杂用者七”。按照这一规定,当时明军步队使用火器的士兵,已经占编制总数的1/3左右。

此外,从明朝战事最频繁的边军看,其火器的普遍程度也是前代所不及的。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正统六年,辽东总官兵都督敛事曹义向朝廷奏请:“原领京库铜铳已给军事,恐冬寒操备至有摧折,今各卫库所贮远年造成铁铳七万五千有奇,请令修理,给军操演,遇警仍用铜铳。”正统九年,明英宗认为,原各边装备的铜铳数量太少,恐怕延误边备,于是决定“于原数外,量宜增加辽东五百三十五,延安绥德等处八百三十,永宁二十,宣府三百,宁夏一百,甘肃五百”。正统十一年,明政府又规定:“给延边火器,大同甘肃手把铜铳五百,碗口铜炮四百;宣府铳五百,炮二百;密云铳三百,炮一百;辽东炮一百;独石炮四百”。明实录记载的这些片段资料,确实充分说明明代军队大量装备了火器。但是,各军的具体装备火器的数量,现在已经无法考证。

明军不仅在军队中普遍装备火器,还建立了专业火器部队。

永乐前期创建的专业火器部队神机营,他同当时的五军营、三千营合称京军三大营,担负着“内卫京师、外外备征战”的任务,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

据《大明会典》卷一百三十四《京营》的记载神机营编制主要如下:神机营设提督内臣2名、武臣2名、掌号头官2名,下辖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军;

中军设坐营内臣1名、武臣1名、下辖4司,每司设监枪内臣1名、把司官1名、把牌官1名。

左掖、右掖、左哨、右哨的编制相同,各设坐营内臣1名、武臣1名、下辖3司,每司设监枪内臣1名、把司官1名、把牌官2名。

后来有增设“五千下营”设坐营内臣1名、武臣1名、下辖4司,每司设把司官2名。神机营是朝廷直接指挥调遣的战略机动部队,主要“掌操演神铳、神炮诸火器”,“专习枪炮”,装备了盏口炮、碗口炮、将军炮、手把铳、神枪、快枪、单飞神火箭等火器。

关于神机营的作战方式:

明军装备火器后的作战原则,我们可以从神机营的作战方式中知其大概。神机营创建后,常同五军营、三千营一起,随同皇帝亲征。作战时的布阵原则是:“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前锋要疏,后队要密,锋疏则达,阵密则固”,战斗开始后,“首以铳摧其锋,继以骑冲其坚”。这一作战原则,是朱棣鉴于永乐八年(率军亲征漠北大败阿鲁台一战后总结的经验。当时,朱棣命军队以神机火器为前锋,“铳发,声震数十里,每矢洞贯二人,复中傍马,皆立毙-----斩其王以下百数十人”。在此战后的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第四次亲征漠北时正式提出了这一作战原则。这是对神机营与骑步兵协同作战的高度概括。总的要义是:作战开始后,三者要互相协同,发挥总体杀敌作用,神机枪炮兵列于全阵之前,各射手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填装弹药,实施轮番射击,摧毁敌人的前锋;待敌阵溃乱时,后队的密集骑兵,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冲击敌军本队,追歼败逃之敌。。朱棣的论述,总结了明军神机营与步骑兵协同作战的新战术,这种战术主要利用枪炮与冷兵器的杀伤距离远近的不同,多层次地杀伤和消耗敌军,达到最后歼灭全部敌军的目的。因此神机营的参战,使古代以步骑兵为主的野战方阵战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明中后期一系列战争的发生,火器的运用更加普遍,也更为当时带兵的将领所接受,并在此基础上对火器在军队中的运用进行了更为合理的编制。当时明朝的军队不仅在步兵、水师中大量装备了火器,在骑兵中也装备火铳、火炮,还创造性的发展了前代废弃已久的战车。使火器在军队中的运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明代战车与以往的战车最大的不同点,莫过于使用火器。戚继光讲:战车“所恃全在火器。火器若废,车何能御”!俞大猷则指出:“车必籍火器一败贼,火器必籍车以拒马,二器之用实相须也“。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的战车上装备了更多、更先进的火器。

明后期战车部队编制如下:

车营:战车营按照营—部——司——局——联——车分六级编制。

每营2部,每部4司,每司4局,每局2联,每联2车。

每车载佛郎机炮2门,编士兵20名。每局编百总1名、炮车兵80名;每司编把总1名,白总以下官兵324名;每部边千总1名,司以下官兵1300名;每营遍将官1名、中军1名、部以下官兵2602名,总计全营官兵2604名,配炮车128辆,载佛朗机泡256门。

每营在炮车之外,还有鼓车2辆,编士兵20名;火箭车4辆,编士兵40名;坐车3辆,编士兵30名;大将军车8辆,编士兵160名。以上总共辆17车,250名官兵。全营齐装满员时,共有人员3109名,其中鸟铳手512名,佛郎机手768名,使用火器人员占全营人数的41%左右。

把火器装在.钱车上装备部队进行作战,这是明代中期火器使用的一大发展。赵士祯在《神器谱舫虏车锐议》中写道:“一经用车用锐,虏人不得恃其勇敢,虏马不得态其驰聘,弓矢无所施其劲疾,刀甲无所用其坚利,是虏人长技尽为我所掩。我则因而出中国之长技以制之”。

从车营的装备特点看,他是炮车的机动性、防御性和佛郎机的火力性相结合的产物,他发展了明前期神机营的火力猛的特点,又很好的解决了在对付敌人骑兵时的防御弱的缺点。他是戚继光根据北方地形平坦、开阔,针对步兵在对付蒙古骑兵的作战需要而创建的新兵种。

车营的战法;

在明与蒙古骑兵多次的战争中,明军队根据战车坚固的特点和火器杀伤力大,射程远的优点,明朝的车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法。我们以戚继光的战法为例,来说明明朝车营的具体作战法式。

戚继光的战法是:敌骑进攻,车列方营,鸟铳、火箭、佛郎机轮番施放。如敌不退,火箭车大将军车上的火器齐发。这众多威力较强的火器轮番施放,可以终日不停。这种情况下,敌马惊乱,鲜有不败退的。如敌逼近,附车的步兵分队则出车列成鸳鸯阵,藤牌手在前,次钯手次、长枪手、次鸟铳手与敌人厮杀。然后有秩序地退回车内。如敌败退,则出骑兵进行追击。

以火器为主的车兵,是能有效抗击骑兵冲击的兵种。但已不是“车能胜骑”的就观念运用车兵取胜,它“所恃全在火器”。嘉靖三十九年,余大猷在大同和巡抚李进文一起造战车,建车营,“卒与虏遇安银堡,以所练车兵百辆,步骑三千,纵击虏万计,追奔逐数百里”。装备火炮的车营对骑兵的优势在此显露无遗!

战法主要是以车营为屏障,充分发挥火器的威力来进行防御,而不是主动出击,进攻敌人。在敌逼近时,步兵在火器的掩护下与敌厮杀,在敌败退时,出骑兵进行追击。车营的总的特点是使军队立足于不败。

明中后期步兵,除神机营继续保存外,在其他的军队中也普遍装备火器,并且比例非常高。

步兵营的编制与火器装备

步兵营以部---司——局——旗——队五级体制每旗3队,每队编步兵12名。每旗编旗总1名,队兵36名;每局编百总1名,官兵111名;每司编把总1名,官兵448名;每部编干总1名,官兵898名;每营编将官1名,中军1名,火器把总1名,总计官兵2697,全营官兵2700人。

具体武器装备:

鸟铳1080个及附带配件、火箭6480支,此外还有大刀长矛等冷兵器。从装备来看,火器装备占步兵营总装备的50%。单兵装备是:鸟铳1易首长1根、锡鳖1个、铅袋1个、套筒1个、药管1个、铅子200个、*4斤、火绳3根。

步兵战法:

步兵中使用火器人数的增加使步兵的战法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使火力战斗成为战斗的首要阶段,甚至是主要过程。在明朝军队大量装备火器后,战斗方式开始发生变化,首先是以鸟铳打击敌人,然后才是短兵相接的冲杀。当火器施放后,首先要改变战斗队形——冷兵器居前,火器居后。这时火器也能给敌一定的杀伤,但不能决定战斗的胜负,决定胜负的依然是冷兵器的格斗。随着使用火器的战斗人员的增加,甚至达到50%,火器越来越成为杀伤敌人的主要武器。敌进百步先鸟枪、依次快枪、次火箭有层次的举放,打击敌人。在这种情况下。敌骑兵就可能惊乱败退。

火器的使用,改变了“骑胜步”的旧观念,步兵利用火炮同样可以战胜骑兵。嘉庆四十二年的平海卫大捷,戚继光就是首先用火器击退了倭寇骑兵的冲击。因此火器的使用使骑兵的战斗威力降低

骑兵在明朝是主力兵种。在明代的任何一次战争中,骑兵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明代中后期,骑兵开始装备火器,大大弥补了骑兵快速机动有余而火力不足的缺点,在骑兵的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性的作用。

骑兵营的编制与火器装备:

骑兵营的编制为部---司——局——旗——队五级体制每旗3队,每队编步兵12名。骑兵营与步兵营的编制和官兵数量相同,总计全营官兵2700。

具体装备是:

鸟铳432支,快枪432支,432个虎尊炮60门。

战斗中列成方正,前方设拒马,阻敌骑兵冲击,继以火炮轰击,以步兵利用炮火掩护实施冲击,最后以骑兵追击。骑兵营装备了轻型虎蹲炮后,骑兵快速突击和攻坚能力大大加强。戚继光编练的以骡马驮载虎蹲炮的骑兵营,是我国骑兵史上的最早骑兵炮。

由于在军队中火器装备比例的大幅度上升,其作战中*和弹药的携带量依然就大量增加,因此,在明代的“戚家军”的编制中也有了“辎重兵”这一专门兵种。虽然在此之前,历代都有守辎重的兵卒。但正式将她们列为兵种的,定出编制,还是首见于戚继光的军队中。

辎重营的编制与装备

辎重营分将官——千总——把总——百总——车正五级体制。每营将统2名千总,千总统2名把总,把总统4名百总,百总统5名车正,车正管车1辆,载佛郎机2门,编士兵20名。全营总计有炮车80辆,佛郎机160门,鸟铳640支。

据《练兵实纪杂集》称,创辎重营的目的是为了快速运粮,支援部队作远距离追歼敌军。为了保证运粮的安全,全营装备了强大的火器。从辎重营的这些装备来看,他既保证了运粮途中的安全,也可以使辎重营在到达战地后迅速投入战斗。与车营相比,辎重营的火力相当于2/3个车营。

在冷兵器时代,水战虽然可以用箭射杀甲板上的敌人,但要彻底战胜敌人主要靠犁沉敌舰和接舷战法。在明代火器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明朝水军虽然并没有完全屏弃犁沉敌舰和接舷战两种战法,但更重要的是装备火器,以火器可远距离攻击的特点击沉敌方战船。

水兵营的编制与火器装备。

营——哨——船三级体制。其中有大型福船4艘、中兴海沧船2艘、小型苍山船4艘,共编有战斗兵员40甲,总共440人,加上后勤人员,共计510人,每哨225人。装备佛郎机和鸟铳共有14甲154人,其他各种火器手10甲110人,装备有火器人员占全部兵员的50%。具体战船装备的武器总计如下:

福船:大发贡1门,大佛郎机6座,碗口铳3个,喷筒60个,鸟嘴铳10把,烟罐100个,弩箭500支,药奴10张,粗*400斤,鸟铳*100斤,努药1瓶,大小铅弹300斤,火箭300支等。

海沧船:大佛朗机4座,碗口铳3个,鸟嘴铳6把,喷筒50个,烟罐80个,火炮10个,火砖50块,火箭200支,粗*200斤,鸟铳*60斤,努药1瓶,大小铅弹200斤,火箭200斤支等。

苍山船:大佛朗机2座,碗口铳3个,鸟嘴铳4把,喷筒40个,烟罐60个,火砖50块,火箭100支,粗*150斤,鸟铳*40斤,努药1瓶,大小铅弹160斤,火箭100斤支等。

从以上火器的装备情况看,所装备的火器具有大中小型相结合、远中近射程相兼备的特点。

水战的变化:

较远距离接战,以火器为主,火器和冷兵器相结合,多层次地杀伤敌人,是这一时期水战战法的主要特点。永乐七年,交趾总兵观英过公张辅出师咸子关,但敌人守备森严,对岸立营寨,江中列船百余艘。张辅趁刮西北风,向敌人发起进攻,“以战船齐进,火器迅烈,矢发如雨”,斩敌数千,溺死者不可胜计,生擒二百余人,得船二百余艘。永乐十七年,倭寇三十余舟侵犯辽东沿海,泊马雄岛,登岸直奔望海埚。明将刘荣依山设伏,并遣将切断倭寇归路。当倭寇进入埋伏圈后,刘雄令伏兵举炮猛烈轰击,战斗从辰时打到酉时,斩敌千余级,生擒一百三十余人。

在明朝一代,是中国火器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明军在与后金的战争及其后的清军战争中不断发展火器性能,双方战争中火器力量对比,直接决定了军事力量的对比。清军在与明军的战斗中学的火器技术对其后的统一全国战争具有重大影响。在明与后金战争初期,明军尚能利用火器的优势,在守城战中获得胜利,如宁远大捷。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率军13万西渡辽河,意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逝攻下宁远。但此时守城的袁崇焕已经准备完毕,把包括11门红夷大炮在内的12门大炮安于城墙上。次日凌晨,后金军在牌车、后盾的掩护下开始猛攻城西南角。明军利用城上的西洋大炮发炮猛轰。迫使后金军转攻南门,“城上铳炮齐发,每用西洋炮,则牌车如拉朽。”当他们接近城墙时,又遭到城东南和西南两角铳炮的交叉射击,死伤惨重。双方激战三日,后金军在火炮的轰击下,伤亡1.7万余人,攻城器械尽废。努尔哈赤见伤亡惨重,久攻不下,便撤回沈阳。史家称为“宁远大捷”。

后金,是女真族于16世纪末逐步征服、兼并附近各氏族部落而发展起来的,“先是未备火器”,以骑射为主,刀矛弓矢“为行军之要器”。由于在与明军的对抗中多次由于火炮而遭受损失,因此深知火器的重要。于是,将缴获明军的大批火器装备军队,作战中大量使用火器。特别是原明将孔有德、耿仲明部降后金和大凌河、于子章台的失陷,使明政府自天启年以来购买和仿制的西洋火炮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丧失了火器的优势,严重削弱了明军的防御能力。自崇祯年间,后金攻城无不使用火炮。清入主中原后的一系列战争中,无论是在统一全国、戡定三藩的叛乱中,清军都大规模的使用火器。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清军火器的使用,无论是战术原则,还是火器技术都未超出明军的高度。

虽然明朝军队装备了大量的火器,并发展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但是由于封建体制的束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明军还存有很多问题。

明朝军队装备的火器数量和质量,都还未发展到完全冲出冷兵器时代。火器的运用,毕竟还有不少缺陷,正如明人刘焘在论及火器实战得失时所云:“火器之为利也,迅如雷霆疚知闪电,利莫利焉者也,然必须有火线、火绳、火袋、锤屑、炮子诸器俱备,而后所长得逞。或者天时之阴雨,风气之拂逆,徒有负载之劳,俱置于无用之地,则钝莫钝焉者也。五百步之外,固可以伤人,使敌入百步之内,则点火不及,当人马纵横之时,则开放不便。”所以

明代所以当时的火器部队临阵,如果没有步骑兵的配合与保护,还不足以稳操胜算。

队战术思想严重僵化阻碍了军队的发展。明朝军队虽然装备了当时最好的武器装备,但在历次对外,对内战争中却败多,胜少,原因何在?其中固然有卫所制度的腐败,国家财政崩溃等宏观问题,但是军队的战术思想严重僵化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明初朱棣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火器作战原则后,成为明军一条亘古不变的金科玉律。由于当时火器技术的落后,在火铳发射后有一个延时的再填装时间,蒙古,后金军队往往利用这一时间采用轻骑冲击的战术,明军往往大败。

将领� ��质的低下阻碍了火器威力的发挥。随着火器威力的增大,战斗队行疏散,战地范围扩大,战斗指挥方式相应地起了根本的变化。冷兵器战斗要求于战斗指挥员的是亲自领导所属军队向敌人冲杀,而一次战斗的胜败,也往往直接决定于这种兵对兵、将对将的搏斗。但是自从火器大量应用于战斗,其杀伤力十百倍与往昔,而日益增多的不同火器,其性能和用途又各有不同,如何组织运用这些威力去争取胜利,就成为指挥员的重要职责。因此,指挥员已经不是亲自杀敌,而是要冷静的判断情况,不断地适应情况变化,正确定下决心,及时组织自己的力量,投入有利方向去夺取胜利。也就是说,谁能有效组织火器的运用,谁就能取得胜利。但明朝将领除了戚继光,余大猷,孙承宗,袁崇焕等极个别将领外,大多不能认识到这一点。

尽管如此,明朝军队装备火器及其运用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值得自豪的篇章,因为从其制造技术、装备和使用规模的情况来看,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未完待续)

【告知书友,时代在变化,免费站点难以长存,手机app多书源站点切换看书大势所趋,站长给你推荐的这个换源APP,听书音色多、换源、找书都好使!】
章节报错

上一章 目 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热门推荐: 我只想安静的做个苟道中人 万相之王 人族镇守使 从木叶开始逃亡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陆地键仙 修罗武神 从长津湖开始 我有一剑 星汉灿烂
相关推荐:默默蛇的妖孽人生家有蛇妖宝宝蛇妖诱爱:相公太难缠异界天客传我的末日堡垒车分手后我成了前任的娇软白月光勇者传说之命运之门初唐小卒末日降临:我带着全村搞基建我家大人超黏人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