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吕公谈得很是投机。尽管史料上没有详细记载,他们究竟谈了些什么,但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可能是他们谈得特别投缘的原因。
第一个因素,是刘邦很可能曾经去过吕公的故乡单父。
单父在今山东菏泽单县。刘邦年轻时可能曾经去过魏国大梁投奔信陵君,大梁就在今天的河南开封一带。从沛县去大梁,中间确实要经过单父。后来他到外黄(今河南民权县一带)投靠张耳,也可以取道单父。
如果刘邦真的去过单父,那么吕公就算是他乡遇故知,当然会倍感亲切。
第二个因素,是刘邦曾经读了点书。
这不是说吕公偏爱读书人,而是因为刘邦读的书是《尚书》。前面说过,作为中国古代典籍,《尚书》渲染天命正统观,认为古代王朝统治者的合法性都来自于他们顺应了上天的意志,并且强调“天命不易”,这就和吕公这类给人看相算命的人的说法不谋而合,即都认为人的富贵、命运是天注定的,而非来自秦朝皇帝的赐予。
更重要的是,《尚书》甚至本身就和看相算命密不可分。比如说,古人看相算命,往往要用到五行等知识,而《尚书》洪范篇有关五行的论述,被相面术士们认为是最准确的。《尚书.大禹谟》中有关“六府”即指水、火、金、木、土、谷六者为财货聚敛之所的论述,也被引入相学,视为人的面相中六个部位的别称,并认为从这六部位的虚实盈亏可测断人一生的禄命财情。
在各种相术之中,九州气色相以《尚书.禹贡》所称冀州、扬州、青州、雍州、豫州、荆州、徐州、梁州、兖州之中原九州,分别指代唇下、印堂上、右颧、左笑靥下、鼻梁、左眼尾下、右眼尾下、左颧、左笑靥下面部的九个部位,就各个部位形态、气色的不同而冠之以吉凶主属,以此测断人的祸福贵贱。
此外,《尚书》中还涉及一些卦象、预兆之类的描述,此书更是与《易经》同为儒教经典,而《易经》更是看相算命者的典籍。所以这些,都使得读过《尚书》的刘邦,与喜欢相面的吕公,将很能够找到一些共同语言,让吕公把刘邦引为知己。
第三个因素,则是因为刘邦年轻的时候,曾经去投靠过张耳,在张耳的府邸住过。
张耳的附上,往来的都是天下名流,不乏英雄豪杰大人物。所以,不同于沛县一般的小官吏,刘邦是一个真正见识过大人物和大世面的人。
这使得同为豪杰、自命不凡的吕公,也必定特别惊奇。
有了上述三个因素,吕公和刘邦之间,自然会有不同于一般人的惺惺相惜。所以,他们会在一起谈笑风生,即使吕公看出来刘邦官不大,也不是什么真有钱的主,也会觉得刘邦绝非普通人。
两人谈得正起劲,却突然见刘邦的好朋友、县委组织部长萧何特意走过来,仿佛看不惯刘邦在吕公面前夸夸其谈,居然当面对吕公揭开了他的老底:“吕公,你要小心刘邦这个人。他呀,一向满口大话,言不属实,没干成过什么大事。”
刘邦笑嘻嘻地,一点也不以萧何的这句话为意。
因为他自然知道,萧何这话看似在出他的丑,实际上是在关心他。
作为沛令的亲信心腹,萧何自然不难知道,沛令已经向吕家大小姐求婚的事。刘邦这么出风头,或许就是想打吕家大小姐的主意,那岂非是要和顶头上司抢女人?
不是他萧何不愿意帮刘邦,只是看起来,这回刘邦的对手太强,胜算太小,比大小有输无赢。他当然不愿意让刘邦因为和沛令争女人而得罪沛令。
与此同时,他还不能让沛令看出,他和刘邦关系特别好,否则,沛令以后就会怀疑他拉帮结伙,对刘邦徇私情。
萧何的做法是“亲则疏之”,实亲明疏,当堂揭穿刘邦,既提醒了刘邦,又让沛令觉得他和刘邦关系一般。
可以说,他对刘邦的关心不露一点痕迹,但刘邦却立即就能心神领会。
此外,萧何当然也知道刘邦的底线,知道刘邦刚才说送礼金一万,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的话也等于是在告诉吕公:刘邦刚才说的那一万元礼金,是逗您老人家玩哪,您别信以为真,否则别怪我!
但吕公似乎没有听明白,而更可能是听明白了也装不明白。因为,此时的吕公,已经和刘邦谈得十分投机,深深相信,刘邦不是个一般人了。
所以,尽管有萧何提醒在先,吕公还是和刘邦边喝边聊,越说越兴奋。
实践证明,和未来岳父谈话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和情人谈爱。有时候,搞定了岳父大人,就搞定了女朋友。
吕公和刘邦酒逢知己千杯少。不知不觉,时间不早,来宾们纷纷散去。看来,今天晚上无缘见到吕大小姐了。刘邦也打算撤。
可是,这时候,吕公却不断地给自己递眼色,暗示他留下来。
刘邦就满不在乎地继续坐着不走。
终于,其他的客人都走了。吕公就头脑一热,仗着酒意,直言不讳了:“刘亭长,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给别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邦的面相,希望你好自珍爱,将来一定前程远大。”
刘邦不是个谦虚的人。不过,这个时候却不说话,似乎对吕公的话既相信又不相信。
吕公看刘邦爱信不信的样子,好像是怕他不相信自己真的会看相,干脆一狠心,说:“这样吧,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妻妾,帮你扫扫地洗洗衣服什么的,你看如何?”
9、刘邦为何能得到吕公许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