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利率涨,各家银行的贷款利息也会涨,而且涨完后按照卡特的推测,应当是不会低于百分之三十二的。这么一来,贷款者想贷款前,掐指一算,一年的年利率百分之三十多,这特喵不出三年就要还两倍的钱给银行。
这可怕吗?当然可怕!于是贷款者不敢贷了,但他还有贷款需求吗?当然有!没有贷款需求,他也不会去银行咨询贷款不是?
假如在这个时候,自己的布来克银行横空出世,告诉他,来我这贷吧!虽然我的利息不低,但你可以慢慢还。借一千美元,一年还的话,每个月只用还一百美元左右就可以了,这就少很多了;要是按两年还的话,恭喜你,这样你每个月就只需要还67美元了!要是三年...
总之,借得时间越长,你每个月需要偿还的款项就越少。可特喵这么还款,自己这个放贷者,反而赚得更多!
因为对比一次性偿还本息,逐月还款时,自己每个月都有资金回流,然后自己又可以拿这笔钱,接着放贷。所谓的杠杆,就出现了!
一百万的本,这么循环一段时间,放出两三百万的贷款都很正常啊!
“嘿嘿!你有在听吗?你不会还惦记着无抵押贷款的事吧?”
卡特越想越美,越想就越出神。这幅神游天外的样子,让古德曼气得瞪起眼子,抬起蒲扇大的巴掌在卡特眼前晃了晃。
“啊,没有。无抵押贷款的事情暂时搁置,我回头再好好想。但刚刚我想到了另一个点子,咱们现在的贷款坏账率一般是多少?”
“通常只有百分之二左右,直到这几年经济不景气,才慢慢涨了起来。现在大概百分之八左右吧。”
古德曼狐疑地瞅着卡特,生怕卡特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我知道了,我有一个新想法...”
草!怕啥来啥!
古德曼眼睛一瞪,身体气得颤抖,抬起手就要...
“关于还款,咱们以后可以试试分期还款。不再要求到期后一次偿还本息,将本息合计到一块,然后分散到每个月,让他们逐月还款,这样客户的压力也小一点,我们的资金也更容易回笼。应该能降低一些坏账率,哪怕降低不了,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一笔账一坏就坏到颗粒无收。”
卡特一边低头点烟,一边澹澹地说道。说完后抬起头,只见古德曼的手臂前伸,悬在半空。不禁好奇地问道:
“古德曼?你这是在做什么?”
“啊?我...我...捞头,对,我准备捞捞头。昨天忘记洗头发了,有点头皮发麻!哈哈哈~”
前伸的手臂十分自然地绕回头上,此刻古德曼还真有点头皮发麻的味道。作为一个银行从业者,该有的金融敏感度他都有。
几乎是在听到卡特讲述的瞬间,古德曼就意识到了这个还款方式改变里蕴含的价值,但同时,他也想到这里面存在的问题。
“嘶~卡特,不知道你清不清楚,分期贷款其实早就出现了。1800年的《哈里森法桉》里,将公共土地卖给农民,就是用的分期贷款的方式,购买土地的人只需要先出25%的首付,剩下75%在四年里分三次偿还就行。”
古德曼薅了一把自己的头发,叹了一口气后,接着说道:
“除了《哈里森法桉》外,五十多年前,美国也很流行分期贷款。尤其是在汽车相关的行业,1900年时,美国还没有汽车,但到了1929年,美国九成以上的家庭都有了汽车。你觉得当时的人们真的有那么多钱买这么多车吗?”
啊咧?啊咧咧??
此刻的卡特颇有点《庆余年》里范闲在老爹面前炫耀玻璃、水泥的即视感。尴尬不尴尬暂且不论,卡特的内心在咆孝:既然你们特么早就有了分期付款,为毛现在贷款都是一次偿付啊?
“分期付款的发明,是刺激了经济的增长,但这里面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过度消费,分期贷款来的钱,实际上是在透支未来。但当时的人们都疯了,他们意识不到这点。我跟你借你一千美元,每个月只用还一百,我还有九百,生活还是可以过得下去的。然后我又看到了一个我喜欢的商品,于是我又贷了一千,每个月我还有八百,生活就有点勉强了,再然后我...你明白了吧?”
“这是对客户来说的情况,在商家这边呢。假设我现在有家汽车工厂,本来我想着我这地方的富人不多,一个月能卖出三十辆车就不错了,于是我只买了一条生产线,雇佣了十个工人。结果现在忽然有三百个人挥舞着钞票要来买车,你说我卖不卖?”
那肯定卖啊!对商家来说,有人买,你还不卖?嫌钱烫手不成?
话说到这,卡特就已经明白了。
无非是由于分期贷款的存在,人为地将人们的消费能力提升了一大截。那么又是市场需求决定市场供给,人们要的货多了,工厂就只能玩命增产。
购买更多的生产线,雇佣更多的工人,开出更高的薪水挖人,甚至在这个扩大生产的过程中,工厂也在贷款。结果有一天,人们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贷款已经很多了,未来几年的工资排除吃喝等基本生活保障以后,还了贷款自己就分文不剩了。
于是,人们不敢贷款了,不贷款,就意味着没有消费了。这时候工厂咋办?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那么多条生产线几乎是荒废状态,还有大量的人员工资要付。于是乎,工厂开始裁员,这一裁员,就宛如一根导火索一般将这条通往炸药的引线点燃了。
在那种大环境下,工厂的工人,会不贷款吗?现在工作没了,贷款可还在啊!
生活都出了问题,哪里还有钱还贷?他们没钱还贷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就是银行傻眼。因为坏账率开始攀升了,贷出去的钱收不回来,要节约成本,只能怎么办?
裁!接着裁!往死了裁!
这么一环套一环下,越来越多的人失业,而失业越多,消费需求就越少,就越有更多的商店跟着关门,最终形成一股恶性循环。
然后在1929年的10月,从纽约股市上,炸响了全面崩溃的第一炮!银行破产、企业倒闭,大量人员失业,没失业的收入也被腰斩,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公共秩序都差点崩塌...
有了这样一个前车之鉴在,还有谁敢搞那种分期付款?不怕1929年的事情,再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