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
徐风宅院之内。
大约二十名大唐商会的工人,正在徐风的教导下,学习提纯盐的手法。
“这盐最常见的获得途径有两种。”
“一种是晾晒海水所获得的海盐,又苦又涩。”
“另一种是将含盐的卤水不断熬制,提取出来的盐。手法繁杂,炼出来的盐还有微毒,久食有各种害处。”
卖盐,算是古代赚钱最快的一种办法。
之前在曹操帐下,有世家贵族的帮助,钱财方面倒也不算拮据。
所以徐风并没有忙着改良提纯食盐之法。
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倒是可以在刘备这里,通过提纯食盐,狠狠的捞一大笔。
以此填补之前大唐商会的亏空,还能变相削弱其他诸侯。
“归根究底,就是因为盐里的各种杂质过多。”
“不仅影响口感,美观,还会形成各种毒素。”
一锅盐水,随着火温的不断变化,其中浮现出各种细小的泥沙、黑点,以及各种杂质。
盐会溶于水中,但其泥沙却会沉淀下来。
等着盐水逐渐清澈,沉淀的杂质也逐渐显形。
最后再将木炭烧成的石灰乳倒入盐水里。
利用木炭吸附杂质的作用,不断提纯盐水。
杂质彻底被吸附,剩下的盐水就能提取出来。
然后重复这个过程。
往返三到五次,原本品质极差的粗糙湖盐,就变成了清澈雪白的绝品细盐。
要知道,就算是普通的劣质湖盐,价格也在一石八百钱左右。
可若是加以提纯,变成上品中的上品雪花细盐。
那价格简直是……无价之宝。
的确,在这个时代,如此雪白的细盐简直是价比黄金。
少数天然产生的细盐,只能供御用或顶级世家享用。
不管放到哪里,都绝对是抢破头的顶级商品。
不仅代表最珍贵的顶级调味品,还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以及权贵豪门,代表身份象征的标志。
徐风相信,当这些盐卖入各州府郡。
到时候所有富豪权贵,都必然抢破头也要大量购买。
那些还吃普通粗盐的有钱人,绝对成为同阶级其他人的笑柄。
这个提纯的手法,除了制盐之外,还能用来提纯砂糖。
砂糖虽然早已在汉朝便十分流行,但却也是豪门的专属品。
而且他们的砂糖基本都是红砂糖,杂质极多,口味也偏向酸涩。
只要徐风将精制的盐和糖卖出去,保管天下各诸侯的钱财,都要源源不断的流入新野。
再配合各种贸易和经济战争,徐风甚至能不战而屈人之兵,直接收复各大诸侯。
当然,提纯的技术十分要紧。
徐风只从大唐商会的工人中,挑选了二十名最可靠,最值得信任的人。
再多,可能就有外泄的风险。
到时候生产线建立之后,就由这二十人掌握核心流程。
由其他普通工人来进行繁重的其他流程。
虽然不能说永远不泄密,但起码能保证短时间内,提纯的技术不会流入各大诸侯的手中。
看着锅里雪白的食盐,徐风一时之间也是踌躇满志。
就在这时,却见李进急匆匆闯了进来,面色紧张的来到徐风面前。
“先生,玄德公有急事找您,已经等在府外了。”
“什么事情,这么急?”徐风听完,一边往外走,一边问道。
“听说,好像是……单福先生的母亲,托人带书信前来,说其已在许都,让单福先生速速归去寻母。”
此话一出,徐风这才立马反应过来,默然的叹息了一声。
想不到曹操终究还是用了程昱的馊主意。
这八成就是历史上那个有名的事件。
徐庶的同窗好友程昱,冒用徐庶母亲的笔迹,坑了徐庶一把。
被骗回许都,徐庶才知道那书信是假的。
徐母也因此懊悔不已,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儿子。竟然直接上吊,以全大义。
所以才使得徐庶立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言。
以至于其经天纬地之才,随其沉寂一生。
出了府邸,徐风果然从刘备口中得知了此事,和自己预料的丝毫不差。
看样子,自己还是低估了历史的惯性。
原以为有了自己的蝴蝶效应,曹操就不会采取如此馊主意。
谁知道……看来自己还是未曾改变曹操。
“先生,你与徐庶先生有提拔之恩情,还要劳你劝徐庶先生留下……”
徐风实际上已经想好事情的解决方法,心情也没刘备这么着急。
但徐风突然心念一动,故意问道:
“主公啊,我留下元直倒也不难。”
“他一生虽重孝,却也重义重情。”
“我若以恩压之,苦劝其多留几天。他必踌躇不前,难以抉择。”
“到时候迁延日久,曹操必然大怒,杀害徐母。”
“经此一事,元直与曹操有杀母之仇,不共戴天,必定全力襄助主公抗曹,绝无二心。”
“只是……主公可愿如此?”
此时,刘备这才反应过来。
自己若是真的想办法挽留徐庶,就等于把徐母推向深渊。
“唉呀!若非鸿羽提醒,我险些铸成大错。”
刘备勐地一拍脑袋,懊悔不已的说道:
“徐元直于天下有大功,若因刘备之故,导致其母丧生,我必一生愧疚。”
“到时,又有何面目以见天下人?”
“如此做法,纵行霸道者亦不为也。”
刘备的回答倒是没有出乎徐风的预料。
原本历史里,刘备就不止一次拒绝这种‘聪明’的办法。
只能说是因此有得有失,错过不少机会,却也冥冥中得到不少补偿。
“主公放心,我另有妙计,自可搭救元直之母,令他母子团聚,得享天伦,安心为主公效力。”
随后,两人直奔城门处,第一眼就看到神色匆匆,急于离开新野的徐庶。
“元直何故行色匆匆,莫非连道个别都如此困难?”
徐风急忙叫住准备离去的徐庶。
徐庶看到刘备二人前来,长叹一声。
从马上下来,恭敬的一拜到底。
“惭愧,家母被曹贼带回许都,现家母发书要我回许都。”
“若不赶紧回去,恐家母有险……”
“急切之间,来不及向诸位一一拜别,乃元直之过也。”
此时,诸葛亮也已赶来,听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此必是曹孟德之计。元直之母素来刚强坚毅,不亚于男儿。”
“怎会因胁迫便写出家书让元直前去许都。”
诸葛亮与徐庶乃同窗,相交甚厚。
自然知晓对方母亲的性格,绝对不可能是软弱妥协之流。
相反,其母若是知道徐庶因为自己遭受胁迫,背弃大义。
其母必然宁肯自尽,也绝不拖累徐庶。
“纵然家书有假,但我母身陷许都,却是千真万确。”
“我身为人子,怎能坐视母亲陷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