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人李某的妻子王氏,一年秋天,带着她幼小的儿子,到田间去看视,她家的田正好就在路边,她看见在她家田头的一棵树下,有一个皮革口袋,知道那是过路人掉下的。
王氏过去提了一下,很沉重,知道里面有东西,也不打开来看。便摘了一张荷叶盖住,坐在上面,等待丢了的人回来寻找。
没多一会儿,便见到一个人乘坐一匹马赶回来,形色十分匆忙,见到了马氏,从马上下来,急急忙忙地问:“我刚才丢了一件东西,你有没有看见?”
王氏道:“是什么东西?”
那人道:“一个皮革口袋,里面有三百两白银。”
王氏道:“我没有看见什么银子,只说说那口袋的新旧样式是怎么样的。”
那人便细细地说了出来,王氏知道真是他丢的,于是,站起来,把荷叶拿开,指着口袋对那人道:“看是不是这东西?”
那人走进打开一看,里面的东西分毫未动,刚到不胜惊异,道:“我本来该把这银子分一半给你,可是家父误伤人命,急需要这去打点,不能缺少,这可怎么办?”
王氏道:“你全拿去,我家虽然不富裕,然而不该拿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如浮云一般,我们不会计较。”
那人心怀感激,溢于言表,便问道:“夫人姓什么?”
王氏道:“丈夫姓李。”
那人又看了看她的孩子,道:“这小郎君是什么人?”
王氏回答说是她的孩子,叫小宝。
那人道:“我叫刘达,世代居住在山西某府城的北门,要是他日有什么困难,就叫人去找我,必定会报答你的大恩。”
王氏道:“相隔千里之遥,不要说来往不容易,就是有人去了,也未必会相信。”
刘达拿出一本图书,上面写有他的名字,交给王氏,道:“可凭借这本书,作为信物。”说完,就又骑上马走了。
后来,李家遭到了变故,李某也死去了,朝不谋夕,早晚的饭菜都成了问题,王氏不得已,对她的儿子小宝道:“你父亲在的时候,有个至友叫刘达,居住在山西某处,你前去投靠她,必定会得到丰厚的帮助。”
小宝道:“向来没见过面,我前去,人家岂会相信?”
王氏道:“有信物在这里,那拿着去拜谒,必定不会怀疑。”
小宝听了母亲的话,就拿着那本书去了,一路上如乞丐一样一路乞讨度日,慢慢地往前走。
走了好几天,来到一处庄子出,见到一户大户人家,门开张灯结彩,挂着红红的打灯笼,知道那家正要办喜事,便到门前去乞讨。
有一个人出来,上下打量了一下小宝,说:“你多大了?”
小宝道:“十七岁。”
那人道:“跟我来,我让你吃个饱。”
小宝就跟着他进去了。那人拿给他吃的,他便吃起来。
吃完之后,那人说道:“有件事要麻烦你,不知道你肯不肯答应?”
小宝道:“什么事?”
那人道:“我姓张,有一个儿子,从小和城北的刘家订了亲,就要去迎娶了,按照习俗新郎需要亲自去迎亲,可我的儿子长得不好,不好前去。烦请你代替他前去,等新娘过门之后,必定会好好酬谢你。”
小宝道:“可以答应,愿意代劳。”
姓张的十分高兴,拿出新衣来让小宝换上,准备好了迎亲队伍,就前去了。
到了那里,行过礼之后,接着新娘准备回去了,便有人来报告,说:河水涨了,水有几尺深,人过不去了。
原来,来的路上有一道旱河,有几里宽,山洪突然爆发,阻止了行人的过往。
刘家的老翁道:“今晚正是良辰,岂能错失,就在这里完婚,也可以。”
去接新娘的人虽然不愿意,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到了夜里,小宝面对新娘,仍带着帽子,穿着衣服,独自坐着。一整夜不睡觉。第二夜,又是这样。
新娘子道:“郎君有什么心事吗?”
小宝也不回答。
新娘子又问道:“难道是我姿色丑陋,不足以事奉郎君吗?”
小宝道:“如娘子这般美貌,比起月宫的仙子也差不了多少。得到像你这么一位妻子,还有什么遗憾呢?唉,我实话告诉你吧,我和你不是夫妇。”
小宝说话的时候,正好窗外有人听到了,急忙跑去告诉刘翁。
刘翁把女儿叫去询问,并且把小宝也请去询问:“刚才你说不是夫妇,为何说出这样的话来?”
小宝回答说没有说过,要是承认说过,事情就败露了。
刘翁道:“室内有人,窗外有耳,怎么能说没说过。”
小宝隐瞒不下去,便说出自己代替张家的公子来迎娶的缘故。
刘翁听了他的话,道:“听你的语音,好像不是这里的人。”
小宝说自己是山东人。
刘翁道:“来这里做什么?”
小宝道:“来投靠先父生前的好友。”
刘翁道:“你父亲的好友姓什么?”
小宝道:“姓刘,和阿翁同姓。”
刘翁道:“你认得你父亲的好友吗?”
小宝道:“认不得。”
刘翁道:“既然认不得,你去投靠,人家也未必相信。”
小宝道:“我有信物做依据。”
刘翁道:“拿出来我看看。”
小宝便拿出来给他看。
刘翁一看,正是自己赠给王氏的那本书,上面写的名字,正是自己,也是自己亲笔写的。
于是,喜形于色,道:“你是李夫人的儿子,小名叫小宝吗?”
小宝回答:“正是。”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刘翁高兴地道:“这样,你也不用到别处去了,刘达本来就在这里。”
小宝道:“在哪里?”
刘翁道:“就是我呀!”
于是,把自己当年丢失银子的事告诉小宝,并说:“令母说投靠先父的朋友,只不过不想夸赞她退还银子的善举罢了,真是女中圣人啊!我感念她的大恩,时刻记在心里,一刻也没忘记!今天,天假良缘,你既然已和我女儿成过亲,就是我的女婿了。”又对女儿道:“李郎就是你的夫婿,你不是姓张的人家的。”
张家见自家的媳妇被他人占去了,告到官府。
县官把刘翁叫去问话,道:“你既然已把女儿许配给了张家,为何又嫁给了李家?”
刘翁道:“张家叫人代替迎亲,我当然得把女儿嫁给他,然而,我嫁女儿的时候,并不知道这张冠李戴之事。”
县官问道:“你想把女儿嫁给了谁家?”
刘翁道:“小女已嫁给了李郎,已有十天了,哪里有再嫁到别处的道理?”
县官又问张家,有什么意见,这错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也怨不了人家,张家的人仍然想让县官把刘翁的女儿判给张家。
县官道:“刘家的女儿,已不是完璧了,要是判给你家,那就两失其美,对谁都不好,不如另外为你家的儿子娶一门,这样妥当一些。”
张家老翁还是硬要恳求县官把刘家女儿断给他家。
县官发起怒来,说:“嫁娶是什么事情,竟然让人代替,这过错全都在你。要是你还要纠缠,便判你个欺罔之罪。“张家才无话可说,这案子也就了解了。
过后,小宝把母亲接到山西奉养,并在那里安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