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昆提躺在炕上,思前想后,辗转反侧,一直到凌晨,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不知睡了多长时间,一阵敲门声惊醒了波尔昆提。他睁开沉重的眼皮勉强下炕,感觉头重脚轻,踉跄着走到门口,开门一看,见门外站着三个同学:莱丽[11]、热依罕[1]和马兹波夫。他们看到波尔昆提眼皮浮肿,神情恍惚,就赶紧扶着他坐到炕上。
莱丽问:“你生病了?”说着就伸手要摸波尔昆提的额头。
波尔昆提不好意思地向后躲闪一下,说:“没什么,就是有点头昏。”
马兹波夫说:“我们看你上午没有上学,不放心,中午一下课就过来了。”
波尔昆提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们四个人都住在伊斯拉木村,经常结伴上学和回家。早上三个人没有见到波尔昆提,以为他有事耽误一会,这种情况以前也有过,就没有等他,不想一上午都没见到人。伊斯拉木村到卡达姆镇有三四公里远,通常早晨上学时带着午饭,中午一般不回来。现在他们中午专门回来看自己,等会还要赶回去上课,这让波尔昆提十分感动。
他们知道波尔昆提的大大到吉尔吉斯去上班了,家里就波尔昆提一个人,看他刚起来的样子,估计早饭和午饭都还没有吃。马兹波夫就点火烧水,莱丽找到波尔昆提家的面粉、鸡蛋和西红柿,手脚麻利地做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热依罕不会做这些事,也不想笨手笨脚地添乱,就站在那里,不时和波尔昆提说几句话,随莱丽和马兹波夫忙活。
波尔昆提接过莱丽端过来的汤面,吹了吹热气,把碗放到炕桌上,对莱丽他们说,感觉还有点不舒服,下午也不去学校了,让他们抓紧时间回学校,不要耽误下午上课。
波尔昆提望着他们走出院门的背影,想起许多事情。
莱丽大大是个手艺人,叫玉素甫,会做各种精致的小花帽。莱丽从小到大,每次出门都会戴一顶特别漂亮的小花帽,人也长得十分秀丽,在学校里很是抢眼。本来玉素甫大叔的手艺还能养家糊口,但手工花帽费时费工,现在市场上有了机器做的小花帽,价廉物美,加上一些人追求时髦,喜欢戴鸭舌帽和窄边礼帽,让手工花帽的销售大不如前。莱丽阿娜艾米拉大婶的身体不好,要经常到医院去看病,玉素甫大叔挣的苏姆,有时还不够大婶的医药费。他们家是当地维族人,听玉素甫大叔讲,其实他们的根也在新疆喀什,祖辈们是在一百七十多年前的“张格尔之乱[1]”时,被胁迫裹挟到费尔干纳来的。玉素甫大叔听人家讲,现在中国比中亚好得多,有一次对波尔昆提说,可惜他们已经不是中国人,要不然就迁回新疆去了。波尔昆提听到这里,心里很不是滋味。
马兹波夫比他们三人小一岁,是东干族。东干族是一百三十多年前,中国陕西一带回民向西迁徙过来的,是“东边来的民族”,至今还保留着陕西方言和生活习惯。除了会汉语,马兹波夫还会俄语、乌兹别克语和维吾尔语。“马兹波夫”是俄文名字,去掉“夫”就可以当汉语名字了,但东干人不会汉语的文字,汉字没能流传下来。波尔昆提经常去马兹波夫家,他大大蔬菜瓜果种得特别好,还会用塑料薄膜搭建日光大棚,在冬天种出夏天的瓜果蔬菜,送到镇上能卖很好的价钱。
马兹波夫有一个远房姑奶奶,叫马罗莎,是个孤寡老人。她对从新疆来的波尔昆提很亲热,说新疆是大清朝的地面,波尔昆提是从大清朝老娘舅家来的人,这让波尔昆提既愧疚,又感动。东干族的老辈人只知道大清朝的事,一辈一辈口口相传,所以老姑奶以为中国还是大清朝呢。波尔昆提常和马兹波夫到老姑奶家去,帮她干些零活,干完活就陪她说话,热依罕和莱丽有时也去,老姑奶十分喜爱这几个孩子。其实老姑奶有一个女婿叫阿尔斯兰,是乌兹别克族,住在很远的村子里,以前当过集体农庄主席,后来当了什么组织的头目,前两年被政府给抓了。女儿早已过世,老姑奶不喜欢这个女婿,很少和他来往。
热依罕虽然跟波尔昆提和莱丽同岁,但在学校高一级,上十一年级,再往上就要进大学了。她和莱丽很要好,莱丽跟波尔昆提和马兹波夫同班,几个人又同村,所以热依罕也就跟波尔昆提和马兹波夫成了好朋友。热依罕的大大沙比尔,在前苏联时做过费尔干纳州一个市的市委副书记,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赋闲在家。热依罕说,她大大现在潜心研究《古兰经》和《圣训经》[14],其他什么事都不管不问。听人家说,沙比尔不喜欢别人象以前那样称他“书记”,喜欢称他为“大毛拉[15]”。热依罕还有三个哥哥,都不在家,女孩就她一个,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但她并没有养成娇惯的大小姐脾性,和莱丽、波尔昆提他们相处得很好。
波尔昆提曾经听大大说,沙比尔大毛拉也是从新疆过来的,好象是“文化大革命”开始那两年,从北疆的伊宁过来,然后上大学、参加工作、当领导,一步步当到了市委副书记,这在当地维族人中是最大的官了。要不是几个中亚国家独立,他还能当更大的官。
波尔昆提和这几个同学一直在卡达姆镇上学。上学之余,波尔昆提继续跟大大练习八门拳,重点研练“八门信子”,这是八门拳的精华,是大大秘不外传的技击核心。这时的波尔昆提已经不是五岁时候了,经过长期研习,已渐得八门拳要领。他还偷偷练习打弹弓,自己用两层车胎皮做的小弹弓,弹力又大、又好瞄准,五十米内弹无虚发。他心里有一个潜意识,就是练好这一切,说不定将来能有机会替大大补偿在喀什犯下的罪过。
注释
[11]莱丽:维语中的红宝石。
[1]热依罕:维语中的紫罗兰。
[1]张格尔之乱:18~186年,和卓后裔张格尔勾结浩罕统治者迈玛达里汗,多次入侵南疆,当地兵民奋起反抗,清军亦予讨伐,连战连捷,将张格尔擒获并押京处斩。溃败的残匪胁迫一些喀什维吾尔民众逃至浩罕,即今费尔干纳一带。英、俄帝国直接插手了张格尔之乱。
[14]《圣训经》:又称“穆罕默德言行录”,记录了先知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非安拉启示的言论、举止和活动,其地位仅次于《古兰经》。穆斯林遇到具体问题时,先到《古兰经》中找答案,没有时就求助于《圣训经》,并以其为准则。
[15]毛拉:通常指伊斯兰学者,相当于汉族将有学问、有身份的人尊称为“先生”(不是现在对男士的泛称)。新疆维吾尔等突厥语族穆斯林,将清真寺的阿訇、教长尊称为“毛拉”,其中德高望重者称“大毛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