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刘焉面色沉重,刘范率先开口道:“父亲大人,不知今日将我们兄弟几个全部叫来是有什么事情?”
刘焉沉声道:“眼下黄巾之乱大起,朝廷官军疲于四处剿灭叛乱,而朝廷大权则是被何进这等外戚和张让这些宦官所掌控,你们觉得方今天下局势如何?”
刘家乃是汉室宗亲的身份,跟朝廷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听到刘焉开口问起朝廷局势,刘范小心翼翼道:“豫州黄巾已经被皇甫嵩他们率军剿灭,听说朝廷方面前不久又派了使者前去河北巡视战况,以孩儿之见,这黄巾之乱虽然气势滔滔,不过早晚也是要被朝廷大军全部剿灭。”
“至于朝廷权柄被宦官和外戚把持之事,这事儿已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了,以何进跟张让等人的权势,想要解决只怕并非易事。”
刘焉对于长子刘范的观点并不做评价,而是目光转向自己另外两个儿子,三子刘瑁和次子刘璋身上。
刘璋一共育有四子,其中长子刘范和次子刘诞为人性格比较刚正,而幼子刘璋则是性格颇有些软弱,所以他们三个其实都不太被刘焉喜欢。唯有三子刘瑁,刘焉觉得性格跟自己最像,所以平日里也是颇为宠爱。
看到刘焉将目光转向自己身上,刘璋缩了缩脑袋开口道:“我觉得大哥说的对,朝廷现在虽然有些局面艰难,不过只要上下官员一起努力,总能撑过难关。”
刘瑁沉声道:“我倒是觉得朝廷已经有些江河日下了,黄巾之乱不过是表象而已,虽然他们最终还是难免被朝廷大军镇压下去。不过张让何进等人却不是轻易就能何解的,一旦他们两个争斗起来,朝廷必然会受到牵连!”
刘范对于刘瑁这种论调明显是有些不喜,所以听到他开口之后同样沉声道:“三弟休要胡言!陛下此时春秋鼎盛,无论何进还是张让又能翻得起什么风浪?”
刘瑁道:“大哥你又何必自欺欺人?今上什么作为难道你真的一点不知道?宫中那些荒唐事我就不说了!就算陛下在时何进跟张让等人翻不起什么风浪来,可一旦陛下有所不测之后呢?”
刘范本来是想要反驳一番的,不过一想到刘宏在后宫之中的种种作为,最终还是叹息道:“皇子辩今年已经七八岁了,而且皇子协同样已经两三岁,就算今上有什么不测。在大将军的主持之下,皇长子登基继任已经是可以确定的事情了。”
“何进虽然有不少毛病,不过他到底还是皇长子的亲舅舅,一旦皇子辩登基之后,有了何进从中支持,再加上朝中百官一起努力,朝廷自然会向着好的一面发展。”
后汉皇帝有不少都是年纪轻轻就直接过世了,作为皇族之一,刘范其实对于汉帝刘宏同样心中有些不满。
不过他这些不满,说到底更像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思,至少刘范心中从来没有想着朝廷会向不好的一面发展。
看到自己长子和三子之间的争执,刘焉对着刘范冷哼道:“你的想法虽然不错,可惜却是有些想当然了!今上种种作为,已经是大失民心,否则张角老道登高一呼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响应?”
“除了今上本人之外,朝中权柄都被何进和张让等人把持,这些朝廷官员心中只想着如何讨好张让或者何进,然后给自己加官进爵,他们心中还有今上这个皇帝么?”
刘范可不像他四弟刘璋这么软弱,所以听到刘焉的斥责之后并未立即服软,而是继续辩驳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张让何进手中权柄再大,那也是今上给到他们的。所以只要今上还在位,孩儿就觉得这朝廷乱不起来!”
“说句大不敬的话,就算是今上遭遇什么不测,等到将来皇子辩继位之后,有了大将军何进再加上何皇后的辅助,同样能有机会整顿朝廷!”
刘焉摇了摇头不再继续跟他谈论这个话题,反而话锋一转说道:“前些日子,陛下在朝会之上正式答应让赵弘以雁门郡太守的身份兼任护乌桓校尉,对于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刘范思索片刻道:“孩儿觉得这事好事啊,南附乌桓本来就情况复杂,朝廷方面能够任命赵弘为护乌桓校尉,对于平定朝廷北疆还是有着不少作用的。”
刘焉道:“有好处当然是肯定的,不过除此之外,你就没看出点别的什么来?”
刘范沉声道:“父亲大人是说,兼任了护乌桓校尉之后,这赵弘手中可能会权柄过重?”
刘焉冷笑道:“天底下那么多郡守县令,权柄过重的又岂止赵弘一个?为父只是要你看的更深一点!等到这黄巾之乱平定之后,地方上各郡国兵战斗力都极为不弱,反倒是朝廷手中根本没有了真正的大军!”
“届时外强于内,你觉得那些郡守县令还能老老实实听从朝廷的诏令么?若是那时今上再忽然遭逢不测,而两位皇子则尚未长成,一旦皇子辩登基之后朝政大权尽归于何进,你觉得张让赵忠等人肯答应这一点?如果他们不肯答应的话,届时朝廷方面会有什么变故?”
刘范一开始只觉得自己三弟刘瑁的话对于朝廷有些不敬,不过此时听到父亲刘焉说完这些,浑身上下顿时一激灵。
自从后汉建国之后,朝廷一直都是各处郡守县令领兵,不过前些年朝廷吏治清明,郡国兵的主要用处实际上就是对付一些山贼土匪。像洛阳城这等京畿重地,山贼土匪根本就不敢闹腾。所以河南尹跟洛阳城之中的大军,其实都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
而此次黄巾之乱,朝廷方面主要是从朝廷大军之中征调一部分,在协同当地的郡国兵进行平叛。这主要是出于后勤以及平叛速度考虑,毕竟直接调用当地郡国兵才会更加便捷一些。
可是朝廷这个举措,同样是引发了刘焉刚才所言,那就是等到黄巾之乱平定之后,各地郡国兵的战斗力会完全高于朝廷本身。而天下各地的太守县令甚至州刺史一旦掌握这等大军之后,他们还能继续像以前那样对于朝廷忠心耿耿?
刘范虽然为人比较刚直,不过他也不是傻瓜。一开始只是没有老狐狸刘焉看的透彻而已,不过被刘焉这么一提醒之后,刘范同样是觉得整个朝廷有些江河日下了。
沉思良久之后,刘范这才叹息一声道:“父亲大人所言极是,一旦朝廷平定黄巾之乱以后。如果今上还能春秋鼎盛,或者还能慢慢压制各地郡守或者刺史的实力,不过今上若是真的遭遇什么不测,朝廷方面确实会变得极为艰难起来。”
看到刘焉刚才似乎有些意犹未尽,刘范继续道:“既然父亲大人已经看出了这一点,那我们为何不向今上禀报一番?然后让朝廷方面早作准备。”
刘焉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缓缓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然后盯着刘范道:“如果我们向今上禀报这个问题,你觉得今上会不会听从为父的建议?就算是今上听从了,他真的能够彻底压服天下那么多地方势力?或者说,他还有时间去压服他们么?”
刘宏十一岁登基,到光和七年已经是过去了十六个年头,也就是说他实际上才二十七岁而已。不过刘宏整日里流连后宫,身体素质已经是完全到了四五十岁一般,刘焉觉得就算自己都比他身体好。
朝廷形势如此严峻,而刘宏本人却仍是躲在后宫之中继续安心享乐毫无节制,所以刘焉根本就不看好朝廷的后路。
听到刘焉这一连几个提问,刘范神色痛苦的摇头道:“不能。”
从内心深处来说,刘范自然也希望刘宏能够振作起来,然后力挽狂澜。可惜从实际情况来看,刘范很清楚自己父亲所言才是实话,就算刘宏有心整顿这些,他也未必能够办得到了。
看到刘焉和刘范一时沉默下来,刘璋这才小心翼翼的开口道:“那依父亲大人之见,我们该怎么办?”
刘焉在书房之中来来回回走了许久,然后才沉声道:“为父准备建议朝廷恢复州牧制度,然后再自请代替朝廷牧守一方!”
听到刘焉此话一出口,刘范和刘瑁立即神色一紧,就算是开口提问的刘璋,反应过来之后同样是大吃一惊。
后汉建国之后一直施行郡县制,各处郡太守都由朝廷方面进行委任。而刘焉口中的州牧制度,实际上就是在县令和郡守上面再多出来一级州牧。一旦实行这个制度之后,各处郡太守就无需再向朝廷方面进行负责,而是对于州牧进行负责。
州牧制度其实早在前汉时期就已经有了先例,跟州牧相对比的是州刺史。不过州刺史只有监察一州的权利,就算是他们发现什么贪赃枉法的太守县令,也只能上报朝廷进行处置,并不能自行处置这些官员。
从某个角度来说,州刺史其实跟御史大夫辖下的那些御史官员的职能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