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地书房里,姬礼手里拿着一份信在仔细的看着,信的内容让他看的是如此的入神。这是今早下人送过来的一封信并说送信人交到门房里后就跑了,姬礼忙打开书信,只见信上写道:
听闻殿下打了胜仗的消息,我不禁为之感到高兴。我也从雇主那里听说了殿下去汉州赈灾的事,可昨日京城之中都在传殿下回京的消息,我初始还不相信,但从街上旁听到是太子殿下建议您回来受封赏的,并且太子殿下还自荐前去赈灾,我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前者,我给您去信提防太子的人,现在依然如此。殿下在汉州大胜楚军夺回了宁州,瞬间转战千里,一战而将赵军震慑,功不可谓不高。但是殿下未经朝廷授意而私自与赵军议和,这不仅冒犯了陛下的天威,还让太子觉得很难受。再者,我未在京城之中听到朝廷下诏让您去赈灾的事,想必也是殿下自己的主张吧。殿下,此次您出征得胜已然引起了朝廷之中一些人的不满,现在又插手汉州之事,所以太子才以立功应当受赏为名,让朝廷诏你前来。之所以没有追究您所做的事,是因为您立了大功,在以后的日子里,太子一党定会追究。昨晚,我与雇主闲聊,他跟我说,太子已经对汉州等三州的文官做出了调整,基本上与您接触过的官员,不论如何都撤换了。您目前只在军中立有威望,而朝廷之中却又很少或者没有自己的同盟,此次推荐的人在短时间内是帮不上什么忙的。殿下,您要充分的利用好自己皇子的身份以及自己在那些在太子眼中的中间派,争取到他们的同情。凡事皆有破绽,您亦可以将太子一党的攻击慢慢的移向他们,与他们一同对抗“暴风雨”。若无法子,只能采取以攻为守的姿态,一个团体越大,他的漏洞就会越多,而太子会为了中心人的利益抛弃这些人,您正好可以对其进行拉拢。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为国家、为百姓做事,殿下虽然古人提倡不结党不营私,但是在我看来这都是傻子的想法,能赞同孔子的只有那些帝王了,一个有政治理想的人怎么会为了圣贤的这么一句话而浪费掉自己的一生。殿下,管夷吾的政治操守也是比较坏的,可为什么后人闲谈不辍的都是他帮助齐桓公称霸的事。
作为“朋友”,我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殿下当要好好保重自己。
姬礼在信的下方看到“怀瑾谨拜二皇子姬礼殿下”,长长的输了口气,将信放在桌子上身体慢慢的靠在椅子想了一会,突然拿起笔架上的笔将怀瑾觐拜等几个字抹掉,对着外边的人说道:“将朱护卫及周先生请到我书房来,就说我有话要跟他们说。”
等两人进来后,姬礼将那封信交给他们说道:“你们先看一看,有什么想法没有?”周肃是第一个看的,看完之后交给了朱政,并向姬礼说道:“殿下,这封信并无稀奇之处,非要我说,那就是在信的后半段提出的应对之策,此人写的竟如此无赖,不过以殿下在朝中的势力也只能如此应对太子殿下的攻击。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以在下之见,殿下还是不要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较好,也不要先发制人………”
在周肃滔滔不绝的说自己想法的时候,朱政看着那封信身体颤抖了起来。他从字体上认出了写信的人,他们已经好久没有通过信了。周肃的话他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只是看着信上的内容,不断的想为什么他会给殿下写这些话,难道是等不及了?不对,现在还不到时候。
“朱先生?朱先生?…..”,此时的朱政虽然做了王府的护卫统领,但是姬礼出于对他的尊重,一直叫他朱先生。姬礼在周肃说完之后,就想让朱政说说自己的看法,谁知喊了好几声朱政才回过神来。
朱政赶忙向前赔礼道:“殿下恕罪,属下刚才在想信中之事。属下以为信中所说的以攻为守暂时不妥,现在陛下藏身于后宫之中,除了极重要的事,一般的事情基本上不管,而每日的议事阁议事也只是应付而已,国家的中心逐渐的转移到太子的手中了。而太子会借着手中的权利不断的找殿下的麻烦,即使殿下不去招惹他们。可以转移朝廷中的注意力,并趁机分清个人的想法。属下以为殿下何不因边防有缺一事上书朝廷,在不损害边防将领的利益下,还能使他们觉得受到一些重视……..”
“殿下,在下以为朱统领之言有些不稳妥,边防之事牵扯深广,军队之中没有人是干净的,若是他们稍稍的往这方面偏,涉及到了这些只呈匹夫之勇的武夫的利益,一旦弄巧成拙,不但朝廷之中待不下去,就是殿下靠浴血奋战在军队之中立下的威望也会土崩瓦解。”
“周先生说的是,但是我们要反着来呢?就是让他们充填自己的口袋呢?”
“奥?不知朱先生的意思是?”
“殿下,只需如此如此。”
“好,此事大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