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政在姬礼的耳边说了几句话,姬礼大为兴奋,决定配合着他的想法一起实施。原来朱政偷偷前去观看赵军的动静,恰好看到赵军运粮人马到来,猛然计上心来,留下几个人继续观察,自己则回到营中向二皇子报告这个情况。
姬礼一面下令继续探听赵军运粮路线,一面叫人准备人马,由朱政带领,趁着夜色悄悄动身。临行前,姬礼对着朱政说道:“此事成与不成全在将军。”
朱政去后,姬礼回到桌子旁写下了一封信,交个参军韩浩,低声嘱咐道:“你明日天亮时分代我去赵营走一趟,务必要把这封信交给赵军主将石涛。他问你什么话,你只推不知。”
在吩咐完韩浩之后,姬礼就把众将召集起来,对着他们说到:“目前我军虽然胜了一场,但赵军势大,淮州一时难以攻破,且两军相持不是长久之计,又南边的楚军时有所动,所以我想与赵军议和,两家暂时退兵,待到秋收之后再来决战。”众人听完这些话,一时之间议论纷纷。
“殿下此议不无道理,但朝廷派援军赶来不仅想阻挡住赵军,还要我们尽最大可能的从赵军手中夺回淮州。再加上我们打了胜仗还要议和退兵,朝中的那些人定会对殿下不利。”
“殿下,退一步讲,赵军的兵力仍然存在,他们虽然败了一仗,但是也不会同意殿下的和议。”
“此事我已留了一手,明日我将派参军韩浩持我的亲笔书信到赵营,几日之内可能得不到回复,但是这几日之中一定要小心提防赵军阴谋。”说到这里,姬礼停了一下,用坚毅的目光扫过站在下边的身经百战的将领们,坚定的说道:“我希望诸位能够与我同心完成此事,目前国家疲敝,百业凋敝,百姓们需要休养,不易与两个国家同时开战。若有违背我命令的人连同知情者,不论何人,皆斩。”
………………………………….
赵军营中,石涛看完书信之后问了韩浩几个问题,韩浩都推说自己官微位低不知此等事情。见再问也问不出什么东西,石涛就说了句:“你先回去吧,报与你家殿下,就说我要与众人们商议一下。”
将姬礼的书信传给众人看了一遍,石涛问道:“你们怎么看待此事?”
众人一看此信,第一个想法就是其中必定有诈,于是有人上前说道:“将军,昨日晋军大胜,士气正旺,而今天却突然提出议和两家各自退兵,小心其中有诈啊。”
“是啊是啊”,下边传来了一片附和声。
“我乍看到此信也以为是计,但是信中提到秋收在即,而双方都需要粮草以充军需。淮州已有准备晋军想偷袭也是不可能的,再看他们几日。在这几日之中,众人小心提防不可松懈。”
“报将军,晋军在营寨外叫阵,指明要将军出营搭话。”
“知道了,你下去吧。”
赵军却没有出营列阵,只是派人紧守着寨门,姬礼又等了一阵之后带着人马回去了。
第二天,姬礼又列阵与赵军营前,还是点名石涛出来搭话,结果依然如昨日。晚上时分,有兵来报说西边山上发现赵军,现已将其击退。不一会儿,又有人来报说营寨东边巡逻的士兵遇到小股赵军,现已被我军击退。姬礼听完之后默不作声,只是在心里盼望着朱政尽快到达目的地。
第三天,姬礼仍是如此,结果如同过程一样没有改变。直到第三天晚上,姬礼站在高出眺望南方,发现南边远处一片火光,不由的大叫道:“成了成了。来人,马上让参军韩浩到我帐里。”姬礼赶忙写了一封信,交给韩浩,让他即可动身去赵军营地走一趟。
此时的石涛也看到了远处的大火,不禁勃然大怒,对着前来的韩浩说道:“你们偷袭了我的粮仓,彼此诚信全无,还想让我跟你们议和退兵?回去跟那个小儿说来日两军决一死战。”韩浩说道:“将军息怒,我殿下三次前来叫将军搭话,但是将军没有理会,反而趁着夜色偷袭我军营寨,全靠我军防备才得以保全营寨,此时将军的诚信又在何处?所谓兵不厌诈,我军袭击贵军的粮仓只是想逼迫将军议和而已,若将军在前几天中不坏狡诈的心思,此事也不会发生。还望将军以百姓为重,两军相约退兵。具体约定,明日二皇子将与将军一起在阵前商议。”
…………………………………
“明日阵前商议不妥,恐事有反复,今晚便可前去,让陈良代表我军前去,你为陪同,我作为随从。来人,请陈良、魏平前来,我有事要与他商量。”
“殿下,万万不可冒此大险啊。由陈将军与属下前去即可,殿下贵为皇子怎可入敌军之地。”
“盛远,昔日东吴孙权亲引敌军与魏武帝一决胜负,又前东晋明帝深入敌营探查军情成功而退,古人尚有此勇,我辈怎可输于古人啊。”
当然此事也受到了陈良与魏平的劝说,但姬礼坚持自己要亲眼见见石涛是何许人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