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声响处,城墙上呼啦啦的站起来一排人,这些人都手持弓箭,对准了正在架着梯子往上爬的赵军,一时之间喊声振动,跑到城墙下边的那些赵军就此倒在了地上,而那些跑的慢或者本身就在队伍后边的那些赵军,反而是暂时得到了一条性命,至少是他们还能来去的自如。
阳城之中的那些晋沭联军的弓箭只针对靠近城墙的那些人,按照一般的将领来说,这是一个错误,在他们看来弓箭就是用来对付那些远处的人的,而近处的爬城墙的那些人,用滚木礌石完全搞的定。事实上,这样做也是一个错误,因为李胜曾经劝说过郭辉,希望能够将弓箭用在远处的敌人,可是郭辉拒绝了,因为他有他的想法。
示敌以弱,这对于相当强的强者来说就是多此一举,但是对于那些旗鼓相当,不相上下,兵力在伯仲之间的,那就需要使用一些计谋。当年的孙某人在接到命令之后,火速的赶往战场与敌人相对,而由于对方的军队也相当的强悍,自己这一方无论如何也拿不下来,于是他就有用了一招为后人称赞的计谋,首先他引诱敌人对他进行追进,而且行军的速度很快,只能够迫使敌人用骑兵追赶他们,孙某人为了更加的坚定敌人追他们的决心,在行军的途中不断的减灶,而由于对方是在没办法知道孙某人带了多少人马,因为对方一直在前进中,所以只能依靠每天路过敌人的营地的时候,就去数敌人的土灶,以此来知道敌人的数量,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孙某人早已经知道他会用这种方法来了解自己,所以每天的土灶比前一天的要少上那么一些,久而久之,这敌人就认为孙某人的士兵不堪长途的奔波,渐渐的离他而去,所以他越来越大胆的往前追赶,甚至为了抢的他所认为的先机,放弃了大部队,自己带着少量的兵马前去追赶,结果中了埋伏,孙某人在此战之中盛名大振。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孙某人被后来人一直称道,而他的敌人就成了反面的典型,后人在行军打仗之中的一个警示。
郭辉用弓箭射杀靠近城墙的人,不知道他是想示弱还是向敌人显示自己的强大,无论何种,也不论敌人往那边去想,只要有一样成功了就可以了。若是敌人认为城里防守虚弱,那么他就会有两个想法,一个是城里的兵去了哪里,会不会去偷袭溧州了?若是他没有及时的决断下来,那他的指挥就会出现迟疑,会给敌人一个喘息的机会,甚至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这个疑心会越来越重,一直到他放弃战争,但是马援早有了后招,他早就派了人去打探溧州的消息去了,然而,若是他就此的想着在自己的探马回来之前,指挥部队猛攻阳城,那真是不好意思了,城墙之上早已准备好了烧的滚烫的热水以及热油,若是兴趣比较高了,热油不用来倒了,反而是用来洒,这样可以让所有的人都可是体会一下热油的滋味,然后一把火扔下去,就可以解决掉一大片的人,马援同志此时不撤兵还更待何时;另一个想法就是敌人城里的弓箭太多了,一时之间是不好攻打的,所以马援指挥着他的军队会在小试几下之后,然后大摇大摆的撤军,当然他可以趁着这个机会,诱使城里的敌人出来,然后半路上劫他们一手。
这下子无论马援怎么想了,反正在看到到达城墙下的士兵都逃了回来,马援又发动了第二次的进攻,因为这一次,敌人完全是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不必怕他们再搞这么一处了。然而让他怎想也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士兵们在指挥之下,重整了队伍,在马援的命令之下,扛着梯子,拿着刀向前冲了过去,他们出发的势头到时很猛,可是随着他们越跑越远,越跑越接近城墙,他们的速度越来越慢,有的人甚至还往上抬头看城墙上是不是又出现了什么奇怪的东西,或者又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埋伏,他们可不想就这么死在这里,他们都很默契的在离城墙有那么一段距离的时候停了下来,等着城上人的反应。这下子直接是把骑在马上的马援给气蒙了,这些不听话的士兵这样做,不仅会因此丢失了机会,而且给了敌人一个机会,这样下去自己这一次就要惨败着回到溧州城了。
俗话说的好,有人欢喜有人忧,阳城之中的晋沭联军也是相当的高兴,在城头上看这下边的这些傻愣子们,一个个都笑了,而且他们这一笑,就让赵军抓住了时机,他们都一直的认为城上的那些“傻子们”被自己迷惑了,得赶快着点,趁着这些“傻子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抓紧的到达城墙下面,搭好一个防御弓箭的根据地。
当他们在下面忙里忙外,急急忙忙的干活的时候,在他们眼里的那些“傻子们”仍然看着他们在下面忙活,似乎是真的傻掉了,敌人就在他们的眼皮子下面这么大摇大摆的干活,他们竟然一点都没有反应过来。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出乎了赵军的意料,真正傻掉了的人是他们。此时城上的人向看傻子一样的看着他们在忙活,而且看的津津有味的,并不介意他们把阵势弄得大一点,吸引更多的人过来,这样他们好剩下一些力气或者节约与短时间。最搞笑的莫过于,城墙上的士兵甚至还指点着城下的人把哪个地方掩护好、哪些地方还露着人的身体、看见某些人的衣服等等。
而身在远处的马援也觉得不大对劲了,马上下令让他们回军,撤出城墙的范围,但是他终究是慢了一派,因为城下的人认为他们所做的已经快要完备了,所以他们不准备听从他们的命令,撤军回去,他们想利用这些试上一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