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壳子寨集市的山路,大约30里左右,但就这30山路,就让爷仨走了一天多,第二天的上午9点左右,才赶到了集市上。
这30里山路说的是直线距离,这还不包括翻山越岭,或者绕路时所耽误的时间呢,要是全算上的话,60里都不一定能挡得住,也不知道两个孩子到底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总之,这一路来,让陈默再度体验了一把大山里的“风光”。也幸好陈私塾赶路的速度不快,再加上昨天休息的早,不然俩孩子非得累瘫了不可。
因为来的晚了,陈私塾只能在集市的角落处摆下了摊子,他把货物摆放好了之后,赶紧的把吃食和水给了两个孩子。
看着两个孩子狼吞虎咽的吃着,陈私塾不由得咽了咽吐沫,但他的心里却开心不已。
这片集市属于丘陵地带,占地三百余亩,集市的北方离此不到1里的路程,就是壳子寨,他们那里可谓是得天独厚了。
他们寨子因为盛产井盐,所以过的别村子都富余,别的村的姑娘们也都愿意嫁到这里,毕竟生活质量能好一点不是。
集市因为是自发开起来的没有税收,所以人非常的多,多到了一眼望不到头的地步了,而且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乱。
这个乱说的不是兵荒马乱的乱,而是形容人与摊子太多了的乱,乱到了什么程度呢,乱到了摊子随意摆放的地步了。
不过,这里也大致分为了四块地方。
从上空鸟瞰的话,这片丘陵地带好像一只被抓住了耳朵的兔子。
兔头和兔耳这地方,因为靠近通往山外的关系,有人在山壁上掏了几个石洞子常年收购着香料,不过这个价格吗,你还是拿回去当劈柴烧吧……
兔身前半截是买卖布匹的,不过这些布,大多是自己家里织的粗布。
说是粗布,其实就是山里的人家,在山里采的野棉花,再加上檽熟的麻坯子所织就的粗布。
这布做成衣服的话,那是又厚又结实,沾湿了之后用刀子捅都捅不进去,十分适合做成干活时穿的衣服,这种衣服那是又禁磨又禁刮。要是夏天穿的话,那就算了吧,因为一层布,有五层牛皮纸那么厚,还刮皮肤,所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砂纸布。
这种布,只有这里有的卖,别处想买你都买不着。
你要是想找的确良面料也可以,那你就慢慢找吧,没准呀,还真能让你找到呢。
这些卖布的人呢,大多是杨官村的人,因为他们村子靠近巍山南麓,盛产棉花。
兔子的后半截是买卖粮食的,这些粮食大多是黄豆与黑豆,大米和麦子也有,但是十分的少见。
前者属于粗粮,一般都是生产队收购,榨油过后用豆饼喂牲口的,也不排除有人买黄豆回家炒了之后没事崩牙玩。
后者那就好说了,那是细粮,这细粮呢,人家还有条件呢,一张一斤的粮票,花了钱给了粮票,最多能换八两粮食,就是这么苛刻的条件,还有无数人趋之若鹜呢。
兔子的前后腿那块是最小的地界,前腿买卖打制好的桌椅板凳,也可以说是泥瓦匠跟木匠们的集结地。
后腿买卖山货药材和杂货的,而陈私塾的摊子就在后腿这块呢。
日上晌午的时候,陈私塾就着已经凉透了白开水,只吃了一个米果,但是他还没有开张呢。
其实这也怨不到别人,谁叫他来的太晚呢。
也不能这么说吧,他的货物还是十分不错的,只是没有看上眼的人而已。
他的摊子上,摆着跟别人差不多一样的货物,大多数是香料什么的,当然了,除了这些,他还有别的货物呢。
比如说,张秀梅纳的千层底布鞋和缝制的鞋垫,还有老太太编制的凉席,最值得一提的是,陈私塾的摊子上还有十几个品相完好的灵芝,还有不少晒干的松露。
别的不说,只要把灵芝跟松露卖出去,就可以换成他们三个月的口粮,即80斤粮票,因为这些都是补身子的玩意,所以价格才会这么贵。
暴利之下,也无怪那么多的人宁可餐风露宿的赶山了,因为这是活命的根本。
大家不要看不起这80斤的粮票,正所谓乱世黄金盛世古董,在这个集体社会的年代,连肚子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谁会先去考虑养生呢,再说了,那些东西,可是老辈就传下的出了名的好东西。
而且买这些东西的人大多是家里有人身体有恙需要进补的人,或者是山外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有人发现了陈私塾这里。
这人看起来有54、5上下了,满脸的风霜之色,他肩上搭着一个打着补丁的粗布褡裢,他来到了陈私塾这里停住了脚步,然后蹲下了身子指着灵芝问道:“这东西怎么卖的?”
陈私塾眼睛顿时一亮:“5斤粮票一个。”
这人摇了摇头,说道:“有便宜么?”
“老哥,这已经是最便宜的价钱了。”陈私塾拿起了一块最大的灵芝,推荐道:“您看看这成色,这块头,还有这分量。”
这人接过了陈私塾手里的灵芝上下翻着细细的观察着,好半天后,他指着灵芝表面的一个微小的虫子眼说道:“你看这还有个虫窟窿呢,便宜点,两斤吧。”
“哎呀!”陈私塾摇着头回道:“老哥,这真不行,两斤粮食,额连这上山的鞋都换不上。”
这人听陈私塾这么一说,然后郑重的看了他一眼,问道:“老弟,你是赶山的?”
陈私塾当即就把大拇指竖了起来:“老哥好眼力,这您都能看出来?”话锋一转:“老哥今年贵庚啊?”
是人都爱听巴结的话,除非他是听不懂人话的大牲口。
“呵呵!!”这人笑了起来:“老了老了,身子骨不行了,老头子今年61了。”
“额滴神啊!”陈私塾惊叹道:“老哥哥身子骨太好了。”这下陈私塾话匣子算是打开了:“额娘今年也快60了,可看起来就跟70多的是的,老哥哥您是怎么保养的?”
这人脸上笑容不断,回道:“说句实话吧,额年轻的时候也是赶山的,那山里的好东西可没少祸祸……”
俩人就这么旁若无人的聊了起来,不一会,陈私塾摊子周围就围满了人。
这些人虽然围在了这里,可就是没有买东西的。
为什么没人买东西呢?
因为陈私塾跟老头聊开了,正讲着山里的奇闻异事,大伙儿也正在兴头上呢……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老头一抹干渴的嘴巴子,“吧唧”一拍大腿,说道:“老弟,今儿遇住你就是该着了,以后去姚家寨了有事来找额,额叫姚算盘,大事额不敢说,小事板上钉钉的。”说完了这句话,老头一指灵芝:“你这灵芝给额来两个。”说着从褡裢里拿出了10张一斤的粮票。
“不中。”陈私塾两手推着姚算盘递过来的粮票,说道:“老哥哥你这是骂额,额们俩都是一个行当的,你能过来拿东西就是看得起额,再说了,额还是小辈。”
“不中。”姚算盘比他声还大呢:“额是长辈,就更不兴白拿小辈的东西了,这要是让别人知道喽,背后还不戳额脊梁骨啊!”
最后,姚算盘扔下了十张一毛钱后,随便抄起两个灵芝就离开了。
这时候,围在这里人纷纷挤了上来……
不一会,陈私塾摊子上的灵芝与松露就被卖了个干净,其他东西除了两张凉席卖出去了以外,剩余的则是一点没动……
陈默与陈玲都看傻了,二人互望一眼,心中暗道:难道做生意就这样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