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说笑了,镇店之宝并非只有一样,这酒也是我们当家的废了大力气得来的,还需要些时间酿制,这不柜台空落落,当家的才把这酒先拿来放上了。”陆子苏笑着解释道。
“哦?你们当家可真是个妙人呢,不知兄弟可否帮我引见一下。”崔浩收了扇子,笑容和煦道。
“真是不巧了,当家的有事,刚出去了,公子可还有需要的吗?”陆子苏笑着回道,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这位公子虽然出手大方,但话里话外总是在打探沈姑娘。
陆子苏也留了个心眼,每当崔浩问询的时候沈玥的时候就岔开话题。
“这样啊,那还真是不巧了。”崔浩垂下了眸子。
他们回来已经有好几日了,一直没有见到阿玥姑娘的身影,阿生每天在他耳朵念叨,又不敢随意瞎动弹。
偏偏昨日阿玥姑娘去药仓,他还好巧不巧的来义医堂拿药酒,错过了与阿玥姑娘会面的机会。
“公子,这药都包好了,可需要我帮您放在马车上?”云慕柔拿着包好的药上前询问道,眸子上下打量着崔浩。
临近了才发现,这位公子衣着与常人不同,身上的月白锦缎一看就是华贵非凡。
“不必了。”崔浩淡淡回应道。
既然阿玥姑娘不在,那他待在这里也没意思。
接过药材就出了门,到了马车上,崔浩第一时间找了帕子净手。
方才接药的时候,义医堂的女药童还在他手背上滑了一下,他差一点当场暴走!
要不是考虑到这是阿玥姑娘新开的药堂,他定然不饶她!
“仁叔,快,再给我找一方帕子!”
仁叔一脸疑惑的将沾了水的帕子,递了过去“少爷,您这是?”
“晦气!”
“......”
……
清水县衙。
沈玥没有第一时间见到姜县令,反而是先见到的姜夫人和小武。
“阿玥姑娘,许久未见,最近可安好?”姜家夫人脸上挂着得体的笑。
面色倒是比之前红润多了,拉着沈玥先是一番寒暄。
小武也比之前活泼多了,一口一个姐姐的叫着,还给她看了最近习得书法。
虽笔力不足,但还是能看得出是‘姜武’二字的。
“婶子听说你最近开了药堂,素远斋的私人订制都挪到药堂了是吗?”
“基本上夫人们都来义医堂订制了,有身子不适的更方便拿药了。”沈玥笑着回答。
心下也是更加警惕,想来姜夫人是的要切入正题了。
姜夫人朝院门外望了一眼,随后压低了声音,“阿玥姑娘,婶子知道你是个好孩子,姜峙你不用怕他,尽管说出你的想法,有什么事婶子给你扛着。”
沈玥杏眸微动。
姜夫人口中的姜峙应当就是县令,她本来以为姜夫人是县令派来的说客,来劝说她为边关供上药材。
没想到是给她一份承诺,这倒是让沈玥心情有些复杂。
“婶子感觉喝了你定制的药膳,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姜夫人又回到了那副轻松的模样。
“姜夫人瞧着面色好了很多,不若让我再探脉一试?”沈玥笑意吟吟道。
姜夫人的好意,她记着了。
“那就劳烦阿玥姑娘,姜夫人叫的多生分,阿玥还是继续唤我姜婶婶吧。”姜夫人伸出纤细的玉腕搭在桌子上,等沈玥替她探查。
“好,姜婶婶,我且先探一下脉搏。”
沈玥也不推辞,搭上了姜夫人的脉搏。
片刻之后收了手,眼眸弯弯,“婶子身子调养的很好啊,若是我没猜错的话,婶子现在来葵水症状,应该比之前好多了吧。”
姜夫人掩嘴笑道,“可不是吗,我方才还想着告诉你呢,多亏了你的药膳,没想到阿玥姑娘直接就探出来了。”
“婶子药膳可以继续吃着,按照这情况,调养上小半年,基本就恢复如初了。”沈玥叮嘱道。
“好好好,婶子定一直坚持!”姜夫人神情多少有些激动,嗓门都大了些许。
这时,门外扬起一道沉稳洪亮的声音,“若水要坚持什么?”
声音远远传来,还带着一丝讨好的意味。
不消片刻,一道墨色身影踏入院门,在看到沈玥的时候明显一愣,轻咳了一声,面上浮现出一抹尴尬之色。
他听到若水的声音,心下有些激动,倒是忘了秦峰告诉他,义医堂的当家来了。
“你就是义医堂当家人。沈玥?”姜县令上下打量着沈玥,靠近姜夫人坐下。
“正是,草民沈玥,见过县令大人。”沈玥只是在姜县令进门时,有一瞬间的讶然,随后神色如常,微微行了个拱手礼。
按说平民见到县令应当行跪礼,但沈玥以江湖礼仪,行拱手礼也没什么大错。
姜县令一双眼眸染上了几分锐气,直直的打量着沈玥,也不搭话。
面前的女子约莫刚及笄的年岁,脸颊还带着粉嫩的婴儿肥,因着低头掉下来的碎发,越发显得人娇俏可人。
这样一位女子,怎么也不像秦峰口中所说,能一人制服膘肥体壮的大汉,能妥善经营着药厂和药堂之人。
姜县令正准备问问自家媳妇的意见,转头一看,媳妇已经离他半丈远,连眼神都不给他留一个的。
“咳咳,沈姑娘先坐吧。”姜县令摆手招呼沈玥坐下。
余光瞟过自家媳妇的脸色,瞧着有所缓和,这才松了一口气。
“若水,你要不先带着小武去玩一会儿?我和沈姑娘谈点事情。”姜县令声音放柔。
姜夫人也知道自己在这里会有影响,拉着小武的手进了厢房,临走连眼神都没给姜县令一个。
男人不识惯,还得晾他两天,不然又要把他娘接过来。
姜县令,“…….”
等姜夫人走了,姜县令这才端起了姿态,唤了人换上茶水。
“不知沈姑娘见我,所为何事?”姜县令明知药材一事,却装作不知,等着沈玥说。
沈玥勾唇一笑,这县令,给边关驻地送药材捞好处,还得要她主动?
怪不得民间夸赞声一片。
“却有一事要找县令,县令也知道,我新开了一家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