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唐朝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
诗一开头就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位正在忙做针线活的慈母形象。
她正默默无语,一针一线地给将要外出的儿子缝补衣衫。
这线,是慈母手中的线;这衣,是游子身上的衣。
诗人特意铺开这个极平常而又最足以表达母子之情的场景,把母爱一针一线地密织在游子的衣衫上,使人觉得异常鲜明突出。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说母亲舍不得儿走,但为儿子的前程又不得不叫儿走。
此时母亲的心情是复杂的,是留恋牵挂?还是疼爱酸苦?仿佛什么都有。
于是老母把这千滋百味的感情都揉合在一针一线上。
春天的阳光温暖大地,小草破土而出,在阳光的哺育下,茁壮成长。这阳光对小草的赐予,正如母亲对儿女的恩泽,是丰厚得无以报答的。
这就把母爱的伟大与深沉很形象地表达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苏东坡曾经写了一首诗来评价孟郊的这首诗。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诗从肺腑出,出则愁肺腑。"
意思就是:你的诗是用你的心煎熬出来的,你的诗煎熬出来了就"煎熬"看诗人的心。
千百年来,和苏大学士怀同样感想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面对孟郊这首《游子吟》的时候,即使不是远行的游子也能深刻体会到母亲的那颗爱子之心。
更何况即将要到西安寻梦的宿命雪呢?
午夜,不能成眠的宿命雪慢慢的拧亮床头灯。
昏黄的灯光下,是母亲为他赶织的那件毛衣。
他现在的心情,和千年前的孟郊应该是一样的。
巧合的是。他们竟然连到达的目的地都是一样的。
因为今天的西安,千年前叫长安。
不同的是,孟郊远行为的是名动天下。
最后,孟郊如愿以偿了。
千年前的孟郊,到了长安之后,很快就声名显赫,名动京师。孟郊现存的500余首诗中,惟一的一首欢快一些的诗篇就是在这时写出来的: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宿命雪跋涉千里却是为了生命中的最爱。
他会求仁得仁吗?
宿命雪是家中的独子,他的家庭条件虽然算不上宽裕,但是父母对他却是相当关爱的,所以他从小到大没受过什么累,更没有吃过什么苦。
大学毕业之后,他的父母动用了一个平凡家庭所有的人际关系,把他调回到他从小就生活过的城市,并且给他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某通信部门技术部做主管)。
把他调回到他从小就生活过的城市,换然之,就是他的父母要和他生活在一起。